人们在形容财富时,往往会用到一个词叫做“金银珠宝”,其中的“珠”字,所代表的含义就是“珍珠”。珍珠并非全都是一粒粒珠子,还有一种极为奇特的佛像珍珠,一直令人啧啧称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佛像珍珠又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珍珠是人类社会公认的宝石之一,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有机宝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正所谓“珠圆玉润”,珍珠的色彩温和含蓄,且与玉石一样具备特殊温润的感觉,是从古至今颇受追捧的宝物之一。珍珠的大多数用途都是用来作为装饰品,令佩戴之人显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不过珍珠同样也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据古代医学典籍记载:“珍珠,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除此之外,现代很多女性美容产品中,都添加一定比例的珍珠粉,以此来保持使用者面部的水嫩光滑。珍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珍珠产自于贝壳之内,贝壳类生物在觅食时,偶尔会误将沙粒或石子吞入。可是对于这种软体生物来说,它很难将异物彻底排出,故此只能大量分泌特殊物质将其包裹住,这才渐渐地形成了珍珠。珍珠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天然海水珍珠、天然淡水珍珠、养殖珍珠、以及人工仿制珍珠等。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诸多珍珠的品类中,有一种佛像珍珠最为奇特,它并不是我们日常看到的圆形,而是一尊完整的佛像形状。您是不是也对此感到震惊呢?那么问题来了,佛像珍珠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古人曾经在典籍中提到过佛像珍珠,但是关于佛像珍珠究竟该如何制作,书中还尚未提及。后世诸多珍宝专家对此感到好奇,并一直致力于猜测其中的方法原理。有专家曾提出,其实制造佛像珍珠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在珍珠中选取体型最大的个体,之后再经过细致雕刻与打磨,就能获得所谓的佛像珍珠。但是这种想法很快便被其他专家否定,原因很简单,因为古籍中明确说明,佛像珍珠完全是自然生成,并且不会经过后期加工。更何况,珍珠本身最忌雕刻,因为其内部与外部光泽不均,一旦刻刀侵入珍珠体内,雕刻部分将会变得黯淡无光,失去原本的光泽,故此来说,“雕刻法”本身就不成立。直至后来,专家们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从古籍中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饲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经两秋即成真珠矣”。从这段记载来看,河蚌果然是“聚宝盆”,投进珠子就可以得到珍珠,那么假如向其内投入佛像模板,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真正的佛像珍珠了呢?珠宝专家们为此特意做了一次实验,将一块薄薄的青铜佛像片放入河蚌口中,期间频繁更换清水,直到两年后才取出。结果令人非常兴奋,河蚌果然用两年的时间,用自己的分泌物紧紧包裹住了佛像铜牌,形成了圆润的佛像珍珠。随着佛像珍珠的原理被破解,珠农们开始玩起了新花样,他们以各种图案的底板为模型,将其放入到河蚌口中,令其“生产”各类奇异珍珠,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好评。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河蚌养殖业也愈加兴起,珍珠的质量与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至于用途方面,它也从之前单纯的装饰与药用两种价值,逐渐延伸至食用领域,并因此还发明了不少著名的“珍珠菜肴”。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珍珠的确是一种至宝,相比于其他宝石单纯的装饰功能来看,它的潜力实在超级巨大。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