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方精美的歙砚,看着养眼,摸着如美人肤、孩儿面,但是要知道,它从开采到制成砚台可需要好多步骤。本文集结了众多砚雕师的精力,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下歙砚制作的基本流程。
一、开采
开采即砚工开采歙砚石材。可以开采砚石的地方主要是山上各砚坑,也有一些砚石被古人用作田埂石垫到田地下,这些地方也是现在开采歙砚的来源之一。
歙砚石的开采非常艰巨,采石工人长年累月在深山里,为了采到未受风化的砚石,攀藤附葛,如上天梯。有的在悬崖绝壁上一锤一锤地刻凿;有的在河流切割的深谷中,挥锤如舞,汗水淋漓。砚石的开采不同于矿山开采,不能放炮。否则震成伤痕,无法成为砚料。因此砚石的开采可谓是:“千锤百练出深山,匠工为琢多苦颜!”
二、选料
采下来的石料不等于都能制砚,还要经过挑选。好的砚石往往藏在巨大的岩石之中,两侧为砂岩或砂质板岩,即所谓“麻石三尺,中隐砚材数寸而已,犹玉在璞也”。选料工人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然后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用水砂细磨成砚坯。随着歙砚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有时在设计加工时要求保留石材自然的石皮和形态。因此选料者必须懂石,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
三、制坯
制坯一般分刮坯和锯坯两步。
(一)刮坯
将砚石的表皮刮开,抛平,取其精华,去其瑕疵。砚坯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也称就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划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
(二)锯坯
锯坯前,先在石料上划线,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也叫随形)三种。锯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并将一些无用的边角料锯掉。
四、设计
即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认真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然后在砚石上描出最理想的设计图案。规矩素砚只需要根据料的大小、薄厚选择风格,随型砚则要根据制砚人的构想思维进行设计。设计一般要求做到“因材施艺”,将歙砚自然形态和纹理与雕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五、刻线和起线
这是根据在砚石上设计好的图案,用刻刀刻线。此外,还要对开始的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以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刻线、起线结束后,砚台的设计方案将无法修改。
六、开池
砚池是一方砚台最主要的部分,是最能体现砚台实用性的地方。砚池的深浅、大小、形状主要取决于石材的特点和砚雕师的设计方案。
七、粗雕
粗雕又叫降底板,即将设计好的方案在砚石中体现出来。无论是深雕、浅雕、薄意,都需要降底板,这样方能凸显砚雕师所雕刻的图案。
八、细雕
所谓细雕,即在粗雕的基础上,再做一些精细的处理,以体现砚台的神韵和灵性,这是将砚雕师的思想融入歙砚的一个重要步骤。
九、磨光
首先用粗砂(二百目左右)磨制,目的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细砂纸,最好是一千目至一千五百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人们在选择歙砚的时候,除了以水湿石鉴赏石质和石纹外,还常用手按摸砚堂(所谓手感),看是否细腻,润滑,这一切都与砚石的磨光有直接关系。
十、刻铭
刻铭,即将砚铭镌刻在砚背面或两侧。砚铭的内容有叙述砚的历史、特点,或赞扬砚的构图和雕工,以及砚的名称等等。可别忽略砚铭,一个好的砚铭,有时候能对整方砚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一、配盒
根据砚台的大小、形状、薄厚,配制砚盒,以保护整方砚台,防止尘埃入砚,又起到装饰砚台的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上所列的步骤只是制砚的基本步骤,不是每一方砚台都需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实际的制砚过程,是由砚材的特点和砚雕师的构思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