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艺
人
园林里的雕刻师·蔡云娣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与千年古吴文明一同成长的,除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之外,还有一代又一代的苏州匠人。
这些匠人用自己的双手谱写着苏州园林的历史,从栋梁之美到意境通幽,从雕镂刻画到布局规划,每一座园林的设计与建造都展现出了他们心中的诗情画意。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艺就是雕刻,而蔡云娣就是众多雕刻大师中的一位。
澄泥石刻
谈到苏州的石雕,不得不提澄泥石。澄泥石采自苏州灵岩山西麓,是一种生长在花岗岩间隙里的泥,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固化、沙砾沉积形成了澄泥石。
澄泥石质地坚而不脆、细而不滑,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适合用来制砚和雕刻。
据史料记载,澄泥石刻始于三国时期,主要以雕工为主。在宋代书法家米芾《砚史》记载的唐宋名砚中便有“苏州褐黄石砚”,而这个褐黄石指的就是澄泥石。
清明上河图
澄泥石壶
十年前,蔡云娣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被作为国礼赠给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给英国王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年,为了送自己的孙子威廉王子一份特殊的结婚礼物,伊丽莎白二世慕名找到了蔡云娣。
考虑到是英国王室定制的,做什么样的题材让蔡云娣犯了难,他反复斟酌,为此,特地让女儿蔡承玲飞往英国与女王代表进行沟通,最终蔡云娣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把富有中国文化韵味儿的石壶。
澄泥石刻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在雕刻技艺上运用了深浅浮雕、圆雕、透雕、薄意雕、镂雕和浅雕等多种手法。
作为非遗传人,蔡云娣几十年如一日,手握刻刀,在原有雕刻石壶的基础上,他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始再次创新。
为了走石雕的精品之路,在刀光火石中,那些冰冷坚硬的石头经过他无数次的雕琢,最终成为了一件件令人难忘的艺术品,就这样澄泥石人物雕和摆件雕应运而生。
年,他创作的《人生三忆》不仅荣获国家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而且和摆件《白蛇传》捆绑成资产包“中华绝艺”在香港文交所股票上市。至此,蔡云娣成为了我国石雕艺术品证券化第一人,他的作品大多都被英国白金汉宫、泰国皇室、江苏档案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多国大使馆、各地博物馆收藏。
从小穿梭在苏州各大园林的蔡云娣,此时的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把沉淀了千年的苏州园林推广到全国各地,他开始做起了他的造园梦。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蔡云娣拜到中国文物古建泰斗、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的门下为徒。
今为止,蔡云娣从未停下自己的步伐,从昆山巴城古建艺术风格的名人园到广西普利的幸福里小镇再到河南驻马店园林景观城市,他一直在前行的路上。
一步步走来,园林、雕刻早已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卸下大师的光环,拿起刻刀,蔡云娣又恢复一名手艺人的本质。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蔡云娣又将如何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而他的下一座苏州园林又将会搬到哪里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