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守艺人让沉睡的木头醒过来多

发布时间:2024/12/6 11:35:22   
编者按:他们坚持手作、传承经典。他们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手艺人。他们心怀诗和远方,指尖巧活都写满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一把刻刀、一个榔头、一针一线……历经时间打磨,物件在他们的手里有了生命和温度。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8月5日,贵阳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启动,记者在会上采访到了一群有趣的“匠人”,看他们是如何让物件“活”起来。本网记者杨昌鼎实习生张亚平“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一直学习下去。”贵州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作大师工作室的王万廷对记者说。8月5日,王万廷带着木雕工艺作品“甲秀楼”参加了贵阳市民族民间手工艺设计大赛。王万廷告诉记者,他是遵义正安县人,今年已经63岁,从事木工雕刻近40年。王万廷18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木工,年来到贵阳市河滨公园古建队,从事古建筑修复、装饰等工作。从年开始直到年的14年间,他在浙江、广东等地学习木雕技艺,并从事古建筑修复、装修等木雕工作。“年,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我就回到了贵阳,主要从事工艺雕刻、古建筑修复等工作。”年,凭借自己出色的木雕工艺技术,王万廷被省教育厅聘请一直在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培养木雕工艺的传承人,直到现在。谈及为何选择甲秀楼的木雕工艺作为本次参赛作品,王万廷说:“因为甲秀楼是贵州极为重要的古建筑。”这个作品他以后打算放在学校展览馆。“甲秀楼”木雕工艺作品“甲秀楼这一类的木雕工艺作品,不用一颗钉子就能做成,上面的门窗都是可活动的。”王万廷说,从选材构思到最后的作品成型,中间一般需要花上20来天的时间。王万廷不仅木工技艺突出,木制工艺雕刻也很擅长。他告诉记者,“甲秀楼”大致按照1:的比例进行还原。王师傅曾7次去到甲秀楼进行实地考察,用步数丈量甲秀楼的长宽尺寸,再结合自己多年的木工经验得出来这个最为合适的尺寸比例。“首先选材,然后绘图,然后作框架,装饰窗门瓦,最后打磨上漆。”王万廷说,做每一份木雕作品,都要经历这些工序,“甲秀楼”也不例外。年贵阳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上,“甲秀楼”十分亮眼“70-80年树龄的红酸梨树、老榆树、金丝楠木,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木材。”记者从王万廷口中得知,木质作品选材要精,否则时间一久,就容易变脆。做“甲秀楼”这一类的古建筑小型木工制品必须要选择较好的硬木。除了甲秀楼之外,王万廷还做过6个黄鹤楼的模型。“我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是山西的应县木塔。现在我主要以小型的工艺品为主,尽可能做得更加的精细一些。”年贵阳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现场“这种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们应当把它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王万廷说,现在虽然大多数都是机械操作了,但是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工艺技术一定不能断。一审:朱若岚二审:林萌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