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一张画纸,一笔一画,就是五十多年。一把凿子、一块木板,一凿一雕,就是三十余载。虽然学识不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他画笔之下的奔马、游鱼、飞鹰栩栩如生,凿刀之下的牡丹、荷花、松鹤惟妙惟肖。他心无旁骛地守护着木匠的老手艺,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儿子,共同无言地诉说老木匠、新师傅在木工技艺里的情怀坚守。他的名字叫刘祥德。老祥叔正在简陋的工棚里摆弄自己的木雕从小热衷画画现年64岁的刘祥德家住龙陵县龙新乡龙新社区大桥组,寨邻寨舍的年轻人都亲切地叫他“老祥叔”。第一次见到老人家时,他家门口的那株李子花开得正盛,盘虬的枝干上洁白的花朵层层叠叠,在湛蓝天幕的映衬下格外漂亮。走进小庭院,老祥叔正坐在廊台上专心致志地绘画,饱满的莲蓬、田田的荷叶、灵动的鲤鱼、可爱的福娃,一幅《连年有余》即将完工。老祥叔正在凿刻画好的花放下画笔,摘下老花镜,和蔼的老祥叔慢悠悠地告诉我们,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喜欢画画,在老师的影响下他也迷上了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花草虫鱼、山川河流,百画不厌。“因为家里穷,小学没读几年就回家了,但我对画画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减弱。”老祥叔回忆,放牛的时候,他会看着天上的白云、远处的山峰,用手指跟着它们的轮廓画,会挤出钱来买铅笔、画纸来上一场“奢华”画,后来条件稍微好转一点,一支笔、一张纸依然是他手中的“宝贝”,闲下来就想画,不画还不习惯,这些年来仍画了不少。随后,老祥叔便从柜子里翻出了他的许多画作:《志在龙门》《松鹤延年》《富贵有余》《大展鸿图》《合家欢》《年年有余》《观音坐莲》《马到成功》……一幅幅画作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美好的希冀。翻看这些图画的时候,老祥叔的神情格外安详。老祥叔的画作画画融入木工“回家后,虽然没有老师教我了,但我仍然喜欢画画,画画让我心情宁静。”老祥叔接着回忆道,“到了年,为了维持生计、养家糊口,我开始学做木工,成为人们口中的木匠,画画爱好为我做木工装修增色不少。”墨斗、推刨、凿子、小锤、刻刀,在这些简易工具的辅助下,年轻时的老祥叔开始了木架房的装修。修柱子、刨木板、斗榫卯,板壁、顶板、窗棂,一堆堆木材变成了一间间木架房。刚学装修的时候,老祥叔没有少挨刻刀、凿子的“亲吻”,手上留下的道道伤疤和层层老茧便是艰辛的最好见证,老祥叔的木工技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提高。老祥叔正在木板上画花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建房盖屋是一辈子的大事要事,尤其在农村更是如此。那时,人们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牙缝钱”,就为一间房。房子立起来后,手头稍微宽裕的人家就连装修一并做了,有的人家一间房架子立起来后,还得等上好些年才能装修。既然如此来之不易,在挑选木匠师傅时,自然要选择“性价比”高的。所以,那时的木匠师傅们很吃香,尤其是木工活做得好的师傅就更不用说,活务堆着做。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木工活便如此。那些年,木房从推刨柱子到穿梁竖房,再到装修入住,是数月乃至年数的活务。木匠师傅们也会两三个人约在一起“抱团”装修,在主人家的盛邀之下,走村串寨的装修,并在主人家吃住下来,一心一意地做木工。在当时,一间房屋从竖房子到装修下来,木匠们能有几千元乃至近万元的收入,属于手艺养家、令人羡慕尊重的手艺人。做木活的时候,老祥叔就经常琢磨着如何把自己的画画技能融入木活中。后来老祥叔在木板上画图,然后精心雕琢,装修好的板壁、窗棂、门楣等格外好看,深受乡邻们喜欢,那时的他还常常被请往德宏州等地做木房装修。老祥叔凭借自己的手艺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活,拉扯大了几个孩子。现代木艺与传统木艺结合装修出来的楸木房儿子传承老手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耗工、费时的手工操作受到了机器制造业的挤压。加之机器制造的木艺花样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精细、价格越来越亲民,深受大众的喜爱和青睐,致使手工制作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尤其近些年来,大部分人建房盖屋已经偏向钢筋混凝土的小洋房,修柱子、刨木板、斗榫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小洋房的装修更多已经选择轻装简装,木艺做工已经不是很多。刘祥德正在画画,儿子刘宽兵在一旁认真观看如今的老祥叔也不再是当年那位走村串寨的木匠师傅,他的视力已经不是很好,手脚也不是很灵便了。老祥叔有个儿子,名叫刘宽兵。5年前,刘宽兵开始全心传承父亲的老手艺。老祥叔虽然不能继续做装修的活务,但画画仍然是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他经常帮助孩子在木板上画画,再交给儿子雕刻。父子俩还建了一个简陋的工棚,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制作了简易的刨木台、打孔架等。老祥叔经常在这儿消遣时光,将一个个木头进行塑型雕刻,或龙或凤,或花或草。问及这些雕刻能否带来一定的收入,刘宽兵说道:“偶尔能有一两样能变卖成一点钱,多数也就是老人家玩个兴趣爱好。但是话又说回来,老父亲和木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只要他喜欢,就让他去做吧!”刘宽兵也认真学习、做事扎实,学绘画、学雕刻,渐渐入了门道。“我父亲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这门手艺,我从小看着他做木工长大。虽然以前学习条件不好,但是老父亲还把这门手艺完完整整地学会并传承下来。”刘宽兵说,“到了我们这一代,机器制造业已经很发达,但是手工艺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我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并融入一些现代的工艺,彰显时代特色。”刘宽兵(右)正在和外地师傅学习现代木艺装修如今,刘宽兵一边向老父亲学习,一边积极和外地师傅学,手艺日渐提高,在传统与发展中获得了长进,也赢得了村民的好评。邻村的李伦富对木房情有独钟,投资多万建盖了一间楸木房,木艺装修的活务就交给了刘宽兵和外地师傅。在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的巧妙结合下,整座房屋的装修格外漂亮,不仅主人家表示满意,村民们也啧啧称赞。大家都说:画工,父亲强,但雕工,儿子更胜一筹,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在传统木工和机器木艺的世界里,老祥叔默默守着对传统木工的热爱和追求,作画、装修大半生,他认为只有静下心来,多练多画多观察,才能下笔如神;多雕多刻多实践,才能无愧老木匠的名头。入门才5年的儿子刘宽兵表示,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要继续多学多练多研究,力争早日成为木工师傅中的行家里手。刘宽兵刚上三年级的儿子也爱上了绘画,学习之余喜欢涂涂画画,孩子不在家,爷爷拿出孙子的绘画本给我们看,满眼都是欣慰。刘祥德(右)正在指导儿子刘宽兵(左)进行凿刻作画、雕刻,这对父子沉浸在木艺世界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情怀,问及是否枯燥,父子俩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不枯燥,因为爱,所以爱!徐静编审:李赛航责任编辑:杨冬燕施媛媛冉懦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