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介绍 >> 牛思增我做了一把红木扇
牛思增,男,汉族,年5月出生,山东省菏泽市人,机械电子工程19-2班学生。
年的暑假,我呆在家很无聊,刷视频时看到一位博主纯手工做了一把扇子,感觉非常好看,觉得我也可以试试。于是,马上登录淘宝,搜到了一个卖红木的商人,花了20多元钱,买了一些红木的边角料。货到后,我翻拣了一下,只有两块木头合适做扇骨。看着剩下的教材,我在心里盘算着还能做点什么才能物尽其用。其实,对做手工,我是很舍得花钱的。作为大三的学生,大家都说我的衣着简单朴素。事实上,平时我也只买几十块钱的衣服,一般能继续穿就绝对不扔掉——但是,我却拥有着价值上万块钱的各种工具!别人的柜子里放的是吃的穿的,我的柜子就是工具箱。就在前一阵子,我省吃俭用积攒下了块钱,买了一台二手3D打印机。敲敲打打做点小东西,是我从小最爱做的事儿。那时候,我就像个破坏力极强的拆家哈士奇,什么东西只要够得着,就想拆开来看看。父亲对我从不阻止,也不责备,只会时不时地帮我善后。无论做出什么东西,我都能收获一种成就感。这应该有遗传的成分。我爷爷是有名的木工,当年还被评选为劳动模范;父亲、大伯、三叔也都从事车工、电焊等机械行业。我一直垂诞大伯的那个废弃厂房,里边有车床、铣床、台钻……想等他处理这些设备的时候,就去弄几个大件回来——中学我就一直梦想能有一个这样的厂房。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来到泰科后,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不仅能够继续自己的爱好,竟然还能通过做手工挣学分!我招募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立了手工社。学校对我们很支持,老师们的办公室都很紧张,却给我们在书院里批了一个工作室,不仅方便存放各种工具,还解决了噪音影响舍友的麻烦。做手工,这个小学生经常用的词儿,用在大学生身上,听起来好像很LOW的样子,但如实地说,要做好真心不简单。就拿这次做扇子来说吧,光扇骨就花了我好大的工夫。先要把整块的红木一片片锯下来。这个就非常难。刚开始锯子运用不熟练,一不小心就会锯斜,一步失误需要用更多的步骤去弥补,不仅要用锉刀一点点吧锯坏的地方修复平整,更重要的是,这片斜了,就会影响下一片,重新打线不说,弄不好,整块木头就不够了。我没有太多失误的机会,所以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确保锯齿的每次运动都落在线上,每锯几下就观察一次锯口,生怕再锯坏。最终,经过两天的努力,才将两块木头锯成了十几根长条。扇骨又薄有长,手工锯下来的木片无法保证厚薄均匀,先要用锉刀进行粗磨。推锉、平锉、交叉锉,钳工实训学到的东西真的全用上了。又用了两三天,才把所有木片变成了薄厚均匀的扇骨。到这里,扇骨的加工还不到一半的工夫。粗锉之后便是细磨,这是最需要耐心的一个步骤。先准备不同目数的砂纸,从粗到细打磨。打磨的时候需要在砂纸上加水,一是可以防止木屑粉尘飘起来吸进肺里,二来可以冲走木屑让砂纸保持锋利。连磨了两天,扇没有磨好,我的耐性却快被磨没了。长时间接触水,手也开始蜕皮,打磨时偶尔不小心砂纸磨到手也很痛。看着缓慢的进度,我甚至时不时会萌生出放弃的念头。但毕竟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又不舍得。经常听到有人说喜欢手工。可做手工的甘苦,我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能坚持下来真心不容易。就说我一手策划起来的手工社,起初社员有多名。可是经过时间流转,到现在也只剩下十几个真正爱好手工的成员。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断断续续干了一个多星期,才终于打磨完成。熬过了一周多的辛苦,看着仿佛现代化技术加工一样的成品,感觉付出的努力值了。我打量着打磨完成之后的扇骨,感觉还是有些单调,就想在上面雕刻一些东西。我没有雕刻经验,不敢弄太复杂的东西,最终选择了比较简单的竹叶造型。先用铅笔在扇骨上画出大概轮廓,然后用刻刀一点点的刻出来,再用铜粉填充进去,最后打磨抛光。与加工相比,这个环节我感觉有点勉强。看来,艺术方面还需要努力。做扇骨难,弄扇面也不容易。之前完全没有经验,我只能仿照视频博主的方法,准备好面粉,揉成面团,再放在水里一遍遍洗,使淀粉和面筋分离,然后煮熟淀粉水,就得到了浆糊。纸面选择宣纸,先用水打湿粘到平滑的木板上,然后刷一层薄薄的浆糊,再粘一层宣纸,重复粘四层,自然晾干。不知道为什么,我出来的纸总是皱巴巴的,反复试了好多次没有一张让我满意。没办法只好尝试别的方法。我想到了固体胶棒,尝试了一下果然效果不错,很平整,四层宣纸粘到一起厚度也刚刚好。粘成了白纸面的扇子,我觉得上面应该有字和画,这个东西,我是真的不敢尝试,就联系到了一个学过毛笔字的朋友,让他完成扇面的字画。朋友问我写什么,我想了好久,最后想到市场上扇面常见的字,就让他写了“知足常乐”四个字——我觉得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活着就得知足、常乐,满足于当下,开心快乐最重要。扇子的另一面是以荷花为主题的水墨画,名为荷趣。最后一个环节,我把扇骨和扇面穿在一起,拿普通钉子做个扇钉,用锤子完成铆接。这把断断续续历时近一个月的扇子才算正式完工。拿在手里,扇几下,觉得格外凉爽,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如果单看成本,我这种手工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现代化的流水线产品,比手工要快很多,成本也低很多。但我觉得,这个世界,并不能全部转成流水线,未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给手工留下很多的生存空间。我现在努力让自己的手工更有创意、更智能化、更趣味化,这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而且,在手工制作中,我不断地发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和短板,这也会促使我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我相信,未来的手工制作一定也是现代化的,所以,作为智能工程专业的我,也需要学习更多关于编程和建模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手工得到质的飞跃。我在B站上的账号叫“牛A与牛C之间”,快手上叫“一条卑微的老咸鱼”,前者青春飞扬、势不可挡,后者低调内敛、似乎还有些老成持重。把这两种矛盾的气质统一在自己身上,也许就是为了体现我的这种理想与追求吧。●山东唯一全员书院制大学●供稿
雪起
编辑
闫语慧
投稿
加入我们:taishankejixueyuan
yeah.net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