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剪纸傣族剪纸梦里水乡,一剪传承

发布时间:2023/11/16 13:41:23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中国,剪纸就如同缝衣服钉扣子一般,几乎人人都会,只是剪出来的精细程度不一样,样式设计不一样。云南傣族剪纸就与许多地方剪纸不同,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潞西,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傣族剪纸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思华章编号:01-出生日期:(已仙逝)项目名称:傣族剪纸邵梅罕编号:04-出生日期:项目名称:傣族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云南省德宏州的傣族地区,受到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全民信仰佛教的局面。在这一充满宗教氛围的社会环境中,傣族剪纸被赋予了特殊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内涵。傣族人民崇拜的自然物质与自己民族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必须祭拜、祈求保佑。而纸能通灵,他们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于剪纸物象的表达,祈求神灵的恩赐。傣族剪纸成为傣族民俗文化的一种形象载体。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傣族剪纸作为傣族民间流传着的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形式,其特点与其自然环境、经济形态、原始宗教关联紧密,呈现出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佛、自然交融的手工文化体现,因为傣族人民崇尚赕佛,赕是布施之意,通过赕,才能和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槃的目的,具有浓郁的佛教特色和深层的民俗内涵。剪纸作为一门简单实用的技艺,在傣族看来,这是一种最方便,最能向佛祖表达自己心愿的方式了,所以在拜佛的时侯,通常都会带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剪纸,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群众都能剪一些简单的剪纸用于祭祀和赕佛。潞西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般可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可凿五十余层纸。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傣族剪纸的魅力表现于它千丝万缕的线条,有的线条表现得浑厚、稚拙,有的线条秀丽、灵动,有的用阳刻线组成刚毅而富有弹性的风格,有的用阴线刻线产生内敛而圆润的效果。在技法上,他们吸取了中原剪纸的“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的传统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线和面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形成了阳纹时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刻时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使得剪纸图案形式具备了一些美的规律,出现了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吸取了周边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皮影和剪纸的造型特点,装饰效果强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剪纸造型中都或明或暗地运用了佛像、佛寺、菩提、莲花、大象、花草等图案作为美和吉祥的象征,刀法明快干脆,画面饱满充实,民族地域特征明显。傣族剪纸的主要制品为扎、董、佛幡、挂灯、吊幢、板等,多用以装饰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及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等。傣族剪纸构图大气丰满,造型浑厚简约,图案匀称得体,线条变化流畅。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傣族剪纸作为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提炼的感性生活情态和艺术样式,是傣族人民对自己生存物质和生命繁衍获得保障而需求信仰和想象的有形物质与精神结晶,它无时无刻不在与傣族百姓们的生活发生着对话、交流、交织、沟通、碰撞与回应。作品观赏傣族剪纸剪法独具特色、内容丰富,颇具艺术价值。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傣族剪纸面临困境。因为剪纸艺人收入低微,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现在傣族剪纸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这一特色民族艺术急需抢救和保护。注:文章部分内容来自非遗网《文艺生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8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