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大国工匠在火药上雕刻的人,误差超过0

发布时间:2024/12/6 14:17:40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www.yunweituan.com/m/

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说法,各行各业都有把行业产物发挥到极致的人物,特别是手工行业如米上微雕、糖人、维修达人、高级木工等技艺。

那么纯手工给火药做微整形雕刻你有见过吗?如果误差范围不能控制在0.5毫米,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傅每一次下刀仅只有一次机会,绝对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这是一项不允许有任何失误的工作,但凡产生一次静电,后果将是一场灾难。这种一刀流的精细工作全凭师傅依照经验进行,熟练的师傅只需要用手触摸一次,就知道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误差不超过0.2毫米。

位于秦岭大山深处的一所神秘工厂,这里主要是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火箭发动机等机密零部件的制造。在这里工作的师傅,工作时间都在10~30年左右。师傅们每天进入工作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的门窗,然后设置通行警示牌。因为每天的工作存在着巨大风险,需要保证所有安全通道畅通无阻,每天都是与火药直接接触,工作时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危险。

一台直径三米两分段的火箭发动机是我国目前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这台火箭发动机就是出自这些师傅之手,他们主要工作就是给火箭固体燃料表面进行微整形,这是固体燃料发动机制造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

因为固体火药极其敏感燃点极低,对燃面的要求精度极高,如果在作业过程中产生静电,就会立刻引起剧烈燃烧或者燃爆的可能,目前这一项工序是机器无法完成的。所以给固体燃料进行雕刻的工作只能用人工完成。

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师傅不仅要求超凡极致的手艺,还得具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果不注意产生了静电,师傅和旁边的辅助师傅将面临巨大的严重后果。

师傅用锉刀雕刻的这种火药韧性极强,成分中还含有粗糙的颗粒,雕刻时有一定的阻力,会影响雕刻的行刀轨迹,并且这个过程不允许师傅反复下刀,一刀下去但凡有一丁点失误,整块固体燃料都会报废。

一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师傅,在年轻学艺期间至少削废几十把刻刀才算得上出师,历经多年学习的师傅才能把精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之间,远低于误差值0.5毫米。很多师傅在不满19岁刚技校毕业就来到了这座神秘工厂,他们尽管深知火药雕刻这一工作的危险性,还是主动选择来到了这里。

虽然在这里工作仅与鬼门关相隔一线之间,很多师傅一干就是30年以上。可以说我们普通人偶尔面临一次致命危险估计很久都回不过神来,这里的师傅在数年里每一天都与这样的致命危险作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超凡的心态,还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地遵守,严格的要求就是为了安全永远放在首位。

师傅切削火药的摩擦力会很大,在切削的过程中需要均匀着铲,均匀着去切削,无时无刻把注意安全放在心中。

根据设计要求,这里的师傅们切削火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位师傅需要削除环口接近五厘米厚的火药,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需要控制在三毫米以内,一缕一缕地进行火药微整形,每个切削部位所需要用的刀具都是不同的,在刀具间摆放的距离都有着明确的操作规定。

每次作业整个车间只允许有一名师傅和助手称量火药的重量,因为火药在不断被切下时接触空气的面积会逐渐增大,燃爆的风险也大大提升,因此每次切削超过克,就必须装进提前准备好的防静电袋中。为了自己和助手的生命安全几十年如一日的师傅们可谓是一刻也不敢懈怠。

据一位老师傅描述,曾经就有一位工友在作业时发生过很严重的事故,据了解那次事故让整个车间都化为废墟,工友的牺牲让这位老师傅更加地意识到了规范操作的必要性,从那以后可以说他对产品所有的细节都会亲自把关,是把能想到的风险都将其化为零,坚决做到不允许事故发生后再去汲取教训。

为直径三米的火箭发动机进行火药整形只是这里师傅们工作中的挑战之一,他们接触过最危险的是神舟11号载人航天飞船逃逸塔,如果飞船发生意外,航天员可以通过逃逸塔逃生。

逃逸塔的火药燃烧速度极快,只要到达燃点,两吨重的火药燃烧过程只需0.6秒,这给师傅带来的挑战难度将变得更大,因为逃逸塔使用的火药敏感度远超之前雕刻的对象,如果发生事故,在场所有人都会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

师傅称他对待这类危险工作的时候,他永远会把它当成第一次去干(第一次操作的那种心态去操作),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永远不出问题。师傅们用毕生奉献自己的匠心技艺,几十年如一日的恪守严苛的操作规范。

如今我国航天事业在全球都取得耀眼成绩,都离不开像火药雕刻师傅这样的坚守者。这种工匠精神值得推崇备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