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用刀刻的剪纸,曾差点绝迹,如今外国人也来
广东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喜庆,便会看到它的身影:传统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和刺绣雕刻图样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
同时,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电台佛山剪纸源于宋代,当时已作为商品生产,盛于明清时期。据地方志记载,清代中后期,佛山已有多家剪纸作坊,在现今佛山市福禄路上形成剪纸一条街,产品销往省内、中南和西南各省,以及东南亚各国。
佛山电台佛山剪纸喜庆吉祥,造型剔透玲珑,色彩富丽堂皇,风格典雅,线条比较幼细,有着鲜明的岭南风格。
佛山剪纸之美,正如郭沫若赋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地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用刀刻出来的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有两大类别,一类用剪刀剪成,另一类用刻刀刻成。用刻刀刻成的剪纸是佛山的特色,也是佛山剪纸的主体产业,适合大量生产。
巨型剪纸作品《红楼梦——金陵十二叉》
佛山剪纸百年前用作建筑、家具雕刻上的底稿,后来发展为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上、窗上,也有用作祭祀品、札作、花钱、炮竹、纸盒上的装饰。
陈小杰剪纸作品《清明思故人》剪纸技艺险绝迹
佛山剪纸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个传承的故事,建国以后,佛山剪纸曾一度陷入极度低迷,整个佛山只剩下唯一一位剪纸艺人:梁朗生。
后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佛山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社,招收了一批青年学员学习佛山剪纸,陈永才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永才自19岁起,就跟随当时佛山唯一健在的剪纸大师梁朗生师傅,学习剪纸技艺,而这一剪下去,便是一生。
陈永才大师(右)和徒弟饶宝莲(左)年逾七十的陈永才至今尚未放下刻刀。陈师傅说:“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放弃,一生一世都要从事这个行业。”
手艺人们不仅在传承,也在“复活”技艺。佛山铜凿剪纸已经没落多年,近乎“绝迹”,后来,陈永才和徒弟饶宝莲利用新的铜箔材料,联手创作《佛山新八景》剪纸,佛山铜凿剪纸重现风采。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将佛山剪纸这门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甚至连外国人也慕名来学。
饶宝莲作品佛山剪纸,每一刀,都刻着对市井百姓的吉祥祝福,在每个婚丧、嫁娶和节庆的时刻,都在回应着一方民众世世代代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以上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探秘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