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杨国强刻画自己的诗和

发布时间:2025/4/1 14:06:38   
记者李从伟康岩一块块木板,在你我的眼中,可能只是枯燥乏味的木头,而对于杨国强来说,却是创作的“舞台”。选材、构思、凿刻、上色……一块块平淡无奇的木头,在杨国强的刻刀下蜕变成一件件艺术品。木头被镌铸上了灵魂,赋予了生命,杨国强也在一刀刀刻画着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辞去老师干木匠只为儿时的热爱金乡县城西的一处小院,朴实而幽静,一块红底黄字的“杨国强书刻艺术馆”木质牌匾挂在门前,为小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推门而入,形状各异的木头映入眼帘,堆满了院子。登堂入室,墙上悬挂着一块块精雕细刻的木质牌匾,上面的刻字个个遒劲有力,入木三分。一块平整的木板架在凳子上,杨国强左手拿刻刀,右手紧握橡皮锤,敲打间木屑纷飞,不大的工夫,“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便跃然木板上。“这是一幅孔子壁画作品,目前刚开始创作。”杨国强介绍,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要经过选材、构思、凿刻、上色等十多道工序。“书刻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它融合了书法、建筑、美术、构图、色彩、雕刻等理念。”杨国强说,书刻兼具书法美、刀法美、色彩美。每一道工序,杨国强都一丝不苟地打磨推敲,为了作品的完美呈现,也为了那份从小植根心底的热爱。儿时,杨国强就对汉字产生了“好感”,一撇一捺间,每个汉字都写得漂漂亮亮,班级办黑板报的经历是杨国强最美好的回忆,也就是从那时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艺术美感。“黑板报从最初的构图到后期的绘画、书写,都由我设计、操笔,接触多了,美感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大学时,杨国强报考了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刻字专业,在名师的指点下,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让自己当初的那份热爱更加丰满。毕业后在一所院校当了两年老师,不甘于朝九晚五的生活,也为了心中那份“热爱”,杨国强毅然辞职,回乡创业,成立了杨木匠工作室,从此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做起了木匠。凭着精湛的手艺,再加上灵活的市场头脑,杨国强收到了不少的订单。“尺寸不同,一块刻字牌匾价格在到多元不等,订制的话,价格会更高些。”融入当地传统文化让作品更有生命力“你看这块木板的右半部分像不像一座宝塔?”杨国强指着一件《宝塔摩空》的作品介绍,当初发现这块木头从中间天然开裂,一部分呈宝塔形状,跟金乡县的历史文物文峰塔有些相似,据此,自己创作了这部作品。“宝塔摩空四个字竖着书写,更能表现出高耸的感觉。”“要读懂每一块板材,才能挖掘发展它的天性,最终让它成才。”杨国强说,任何一块木头都是自然造化之力产物,拥有的自然纹路和故事经历都是独有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雕刻出艺术之精髓,体现出书刻的灵魂之美。此后,杨国强又创作了《鸡黍之约》《王弼注经》等作品,把金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自己的作品,一经推出,在市场上赢得了不错的反响。“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资源富集,我打算,下一步深入济宁各个县区,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创作出一整套接地气、有生命力的作品。”为让更多人了解书刻艺术,将这项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杨国强还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培训和推广,目前已经培训学员多人。“去年我们又在当地的中学开设了书刻社团,从中小学生入手进行传承教学。”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4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