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广西农家院里的古琴制作师远赴台湾将手艺带

发布时间:2024/10/10 16:04:32   
韦星正在给古琴毛坯刷上”大漆“。刘俊聪摄中新网5月16日电题:广西农家院里的古琴制作师:远赴台湾将手艺带回故乡作者刘俊聪黄利洁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的一处田间庄园里,炉边做饭的柴火正烧得滋啦作响。此时的韦星手持毛刷,手法娴熟地给古琴毛坯一遍遍地刷上“大漆”。这是一种取材于植物的天然漆料,只有传统古琴制作才会经历这一重要的工艺步骤。出生于年的韦星是一名古琴制作师,钻研古琴制作三年有余。大学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筝的她,从未想象自己有一天会与古琴打上交道,成为这件上古乐器的制作技艺传承者。韦星正在调配“大漆”,这是一种取材于植物的天然漆料。刘俊聪摄年奥运会,一首空灵的古琴奏曲《太古遗音》在“鸟巢”体育馆上空回响,吸引全世界目光,其中就包括刚刚大学毕业的韦星。“当时瞬间被它独特的音色迷住了。在奥运会这首曲子奏响之前,基本没人知道古琴,还有很多人会把古琴误认为是古筝,所以想要学习是很困难的事。”韦星说道。不得已,当时的韦星只能借助相关教材自学古琴弹奏。随着弹奏技艺的突飞猛进,韦星对这件古老乐器愈发地喜爱。年,在台湾探亲的过程中,韦星偶然结识当地知名的古琴制作师林立正,这一机缘巧合让古琴彻底改变了韦星的生活。“当时就想拜林师傅为师,学习古琴制作工艺。但林师傅看我一个丫头片子,死活不同意。最终还是软磨硬泡了很久,师傅才勉强收我为徒。真正入门后我才发现,古琴制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韦星说。韦星表示,古琴制作需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繁杂。仅仅是漆面打磨这一道工艺,就需要循序渐进,纯手工进行反复多次地打磨。“这道工艺的关键点就是不能用力,要轻轻打磨。师兄师姐们开玩笑说,开始打磨前要‘三天不吃饭’,这样力度才刚刚好。”韦星笑道。繁琐枯燥的制作过程,加之师傅高标准的制作要求,让这位背井离乡的姑娘一度想到放弃。而师傅的一次极为严苛的责备,让韦星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当时马上就想收拾包袱回家乡。但后来平静下来仔细想想,如果不把这门技艺学到手,那么未来这件乐器极有可能失传。”在师兄师姐们的安慰下,韦星重新拿起了刻刀,“学习古琴制作也是磨炼和修行,让我学会了静心。”她说道。三年后,韦星告别师傅和同门,顺利学成回到家乡。从小有个“花园梦”的韦星,在柳州市近郊租了个农家四合院,每日在优美僻静的环境中从事古琴制作。她表示,每件古琴制作均需耗费1至2年,目前她已完成多件定制化的古琴作品,售价万元不等。韦星正在弹奏古琴。 刘俊聪摄据了解,古琴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至今已有至少年历史,其音色低沉、余音悠远。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地位崇高的乐器,古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交流切磋的桥梁,素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在沉寂多年后,古琴再次受到中国民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