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藏在古籍里的工匠魂

发布时间:2024/10/6 14:51:06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826/9365422.html
作者

清风西湖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年,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还未发生前,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一套四册《论语》,为扬州文富堂雕版印刷本,四册合为一册,当为后来馆藏时重新装订。品相尚可,内容完整,字大清晰,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二截楼即上方有注释与正文隔开,下方为正文朱注(朱熹集解),书耳有“论语×”卷数和“篇目”等耳题,极便于翻阅。对喜欢读和收藏《论语》的我来说,简直是狂喜之至。书口标注“扬州文富堂”,但我却对文富堂一无所知。于是便借助“百度娘”查询相关资料。找到《扬州晚报》发表的扬州学者韦明铧《追踪文富堂》的文章。读韦明铧《追踪文富堂》一文,知道扬州文富堂为晚清民国间知名书坊也。文富堂和现在意义上的出版单位是有区别的,其刻书主要是针对古籍并在自家的书坊贩卖。刻书是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中国古代出版的书籍大都是刻书。其中由官府刻印的书称为“官刻本”,由私家刻印的书称为“家刻本”,由书商刻印的则称为“坊刻本”。扬州文富堂就是典型的“坊刻本”。雕版印刷用的雕版通常用梨木、枣木等硬木制成,木板经过加工抛光打磨后,以刻刀雕刻,令文字阳凸,空白凹陷,去掉板框栏线以外多余木板,制成一块块雕版。中间若错一字,整个雕版便只能废弃,非常考验匠人(刻工,又称镌手)的耐心和手艺。雕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书籍的印刷质量的好坏。韦韦明铧先生在文章中说,著名学者朱自清、余冠英等先生都曾到访过扬州文富堂。日本著名学者长泽规矩也和吉川幸次郎也都曾到访过文富堂,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及。韦明铧先生通过大量资料查找,才明确了解了扬州文富堂主人邱绍周的情况。邱绍周,名恒礼,年去世,享年84岁。他的文富堂既卖书,又刻书。王澄先生《扬州刻书考》著录,文富堂刻书只有三种,《镜花缘》(),《笔花医镜》(),《瘟疫论补注》()。事实上,据韦明铧考证,仅文富堂所刻医类书籍,至少还有《瘟疫论》《瘟疫条辨》《幼科铁镜》和《黄帝内经注证发微》等。我购藏的这套《论语》,应该是文富堂所刻国学之罕见书籍也。一般来说,书商为了逐利,对所刻书籍可能并不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因此,藏书家并不看好坊刻本书籍。而然,扬州文富堂主人邱绍周却为我国的古籍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刻书家。而我所收藏的这套《论语》处处透露出工匠之魂。此套《论语》属馆藏书籍,封面标签有书名“论语”“刻本”“售价0.5”字样。有红色朱文图章“政治资料图书列入移交”。纸张考究,应为白棉纸。内容完整无缺,遗憾的是牌记不见,无法知道确切年份了。但清末民初可确定。朱文印章告诉我们曾为文革时期的“列入移交”的书,这大概和当年的打倒“孔家店”有关吧。这套《论语》正文字大,半叶三句或四句,规律排列。注语亦大,上边栏还有一栏,为简单注解,主要描述字词读音及释义。同时,大量留白,可以为读者提供批注之用,一举多得,非常实用。足见刻书家的良苦用心。翻看时,似有书香扑鼻之感,那墨色纸张,令人赏心悦目。非今日印刷品可比也。据史料载,民国潮阳郑尧臣曾出资修撰《龙溪精舍丛书》(初刊于年),他特别邀请了扬州文富堂主邱绍周作为“监刻”即“监修校刻”。这套由邱绍周监刻,周楚江、张旭东和赵明德刊刻完成的雕版大作,纸张选用讲究、雕版选材精良、刊刻工艺精良、印刷质量上乘,堪称民国时期雕版刻书的精品之作。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可见扬州文富堂的主人的工匠精神了。韦先生文章中说,他还曾追踪到扬州文富堂主人邱绍周先生后人。文富堂确凿地址在今扬州富春巷口对面。现在那里都已踪迹全无,开着一家鞋店和服装店。其后人也与书业无关了!原来书坊印书使用的雕版也已丧身火海消失不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此版《论语》填补了扬州文富堂刻书的历史,证明了扬州文富堂并不仅仅刊刻医学类书籍。同时,也让后人领略了藏在古籍里的工匠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2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