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名家玉雕及古代玉器专场精
西泠网拍·艺是10月大拍将于10月18日全面拉开序幕。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艺术之美,气象万千。或以烟云而供养,或有山石藏风月。
名家玉雕及古代玉器专场“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美好的向往,我们总是习惯抬头仰望,试图去触摸那些遥不可及的璀璨。以至于会时常忽略,那些落在地上的星辉。
所以我是很羡慕的,那些在凡尘里也能看见星星的人。
琢玉者便是如此在烟火凡尘里找寻星星的人。他们懂得那份属于烟火凡尘里的璀璨,便将所思/所见都凝固在石玉的皮色里。
想来灵江边的江下渚,如今的景色是动人的。
那些笔直挺拔的杉树,在还算和煦的秋日里一定时而火红,时而金黄,丰富着追逐色彩的秋日。
如果有机会去走走,江边的小路,踩着风干的杉树叶子,看着天水一色的蓝被杉树的红隔开变成两个世界,似乎时光也是能慢的下来的。
很幸运的是,江下渚的景色可以在倪云林的《江渚风林图》中找寻出自然的瑰丽。
或许这幅层林尽染的山川秋日铺设在古朴的旧时光里的,便应当是这般的颜色。
江渚风林图。
拟云林画意,岁在壬寅初夏,庞然虔制。
江渚暮潮初落,风林霜叶浑稀。
倚仗柴门阒寂,怀人山色依微。
至正癸卯九月望日,戏为胜伯征君写此,并赋小诗。倪瓒。
庞然最妙的是将这份颜色留在了墨玉之上,让人看见了不同于江渚风林自然景色的凡尘星光。
以墨玉为苍穹幕布,立意江渚风林,将山川风光借以绝佳技艺构筑在一握之间的玉牌上。在坚硬的玉石表面,挺拔的杉树姿态舒展,有了近乎真实的肌理与质感。
庞然的江渚风林与纸笔所作不同,他坚实的书法功底,与讲究意蕴的画面,彻底将雕刻工具用毛笔那样直截了当地在玉石上进行书画。为的,就是将眼里看见的这些星光,都一点一滴的让它得以展现。
何以有暗香,何以有颜色。
不过是看见过星光的人,选择了将星光留住。而庞然的方式便是以刀代笔,绘以玉石,成其璀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我们总是乐此不疲为那些触不可及的天上繁星去增添幻想,诉说故事。
可与其说故事是为了消遣无聊,我更愿意将这样的故事称之为希望。是我们对于生活,对于未知从来都没放弃过去向往并抱有希望。
然后有人开始思索,怎么用一块石头去讲好一个故事。林金波的方式便是用细节构筑了关于自己所思所想世界的星光,并将美好的希冀留存在了玉石肌理。
玉雕受限于画面的呈现,所以玉石上所有细枝末节的考究都能使得整体的画面更为精致,意境更为深邃。
林金波作品中薄意技法的运用与细腻唯美风格的形成,大抵便是源于对玉雕这个故事追求细节把控的影响。
曾经一度,林金波追求纯白的色彩偏好。就像是我们站立于旷野之下,举目四望都不见有山川林木,天离得是那样的近,星星在夜幕里仿佛就在耳边呼吸。而纯净无暇的玉石,或许就曾经是落在林金波眼里,那夜空旷纯粹的星光。
然后林金波往往会在故事的结尾,去寄托一份美好。在偶有波澜的生活里,清醒而坚定,祈盼顺遂平安。
我们喜欢天马行空,追求简单与自由。游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我们,之所以亲近自然,向往星空,是不是更多的是出于对自由的向往。
希望不被世俗的枷锁拘束得麻木,又偏偏对于光亮少了敏锐的感知。所以,黄罕勇对于玉雕的敏感度,更像是对于生活里纯粹的感知,对于光亮的追求。
面对一块玉石的开始,也是一段贮存星光的创作的开始。在黄罕勇的每一件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不一样世界里的光。
有人推崇他的动物件,我们便能从那些兽的姿态里看到属于它们的脊骨与尊严,而这无疑是具象而美丽的。
正如这件大吉祥,圆润而曲折的线条,结构比例都恰如其分,这是直给的温柔。简约大气,明明没有过多的修饰,它就是让人看着心里很平静。
黄罕勇的雕刻工艺继承了海派玉雕细腻、严谨,强调推陈出新、博采众长的精髓,汲取着现代审美理念和西方美术精神。
他代表的是一种风格,一种历久弥新的风格。
就像是站在星野下的那一刻,他与世界有了共鸣。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能被其感染,恍惚之间似乎也能与天边的繁星并肩。
而杨曦的星空是属于江南的星空。
他的玉雕作品带着独有的江南气韵,温柔且慈悲。或者本身便是因为他是江南人,所以骨子里流淌着水乡的多情。
像是有些时候的星空,并不清晰,淡淡的雾气似乎将星光隐在一层纱内,但不可否认,这种朦胧的美感有时候更加惹人。它并不是只让你看到某一刻的启明星,而是选择拢聚成一片星空,只有静下心去细数的时候,才能看见星星后面,仍有星星。
所以善于琢玉的人,一定都是能力全面的人。
玉雕讲究因材施艺,或人物,或花鸟,或山子等等,更别说创作者的思绪多变。玉雕如此包容性强的艺术,可不得像杨曦这般流淌江南多情的琢玉者才能全面的去发现每一块玉石的美。
这件慈航普度作品,便体现了杨曦的审美与美术功底。
优雅美妙,正如菩萨慈悲,他也在美的艺术基础之上,海纳百川,将自己的巧思与留白刻画在了这件作品里。
所思所见,既然都可以成为凝固在玉石上的星光。
所以留存星光的行为本身会不会也是一种枷锁?
瞿利军曾在其所著的《流风回雪》中如此说道:“灵魂是自由的,形式才会百千变化,无有束缚,灵气的神采便滋滋冒出来,根本无需刻意强求。”
玉石并不是星光的束缚,而是一种关于自由的载体。
因为它依托自然,琢玉者在塑造的同时也遵着自然的肌理与自己的内心,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和敞亮。
翟利军的作品,不论刀工或是技法上总是信手拈来;不论在形制或是内容上总能吐故纳新;不论在设计或是呈现上总能扣人心弦。
所以他钟爱温润质朴的素色,就像是这块白玉牌一样,纹饰简约,挺括利落,那是磨平了无数刻刀才有的才识,更是为了还原这份温润质朴的颜色才让每一根线条都饱含着自己的深情。
回归本身,是无数琢玉者在追寻凡尘星光的唯一标准。
因为有些玉料的天然状态便像是偶然间落入凡尘的星星。那些附着在表层的皮色将玉料的美展现的更加淋漓,而皮色之下更有璀璨的肌理。
而那或许才是琢玉者眼里最美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