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集安匠人张海鹏求勺水之净效拳石之坚
故事主人公张海鹏
古语云:滴水石穿。
一件事情在世界上通常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简单,一种复杂。
张海鹏研习篆刻后,发现这两种事情可以互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不论简单与复杂,都隐秘在张海鹏的篆刻中——磨平印面、设计印稿、印稿上石、用刀、翎印。
这样的心得与隐秘是他在急于求成后的沉淀中获取的。
张海鹏完成的第一方印就犯了常识性错误。
他没按操作规程进行,免去了临稿和上石两个步骤,直接将篆字写在了石料上,完成作品后印出来才发现印文上的字是反的。他认为自己闹出了笑话,所以在以后的篆刻中,不再投机取巧,而是按老规矩来。
篆刻作品“浪哄沙颠鱼引船忙、愁随雨住意与风翩”
张海鹏为自己的篆刻历程做了总结,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书法和篆刻。
第二阶段:初学摸索。
第三阶段:步入正轨。
步入正轨后,张海鹏潜下心来,拿着父亲送给他的刻刀、石料、宣纸、印泥、印床、棕刷等工具,在父亲的指导和帮助下,系统地学习书法和篆刻。
通过学习书法和篆刻艺术,使张海鹏有了这样的感悟:不论学习什么,都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篆刻作品创作中
篆刻的风格追求——古朴俊秀、简洁明了
篆刻艺术迄今为止已有三千七百多年历史,是书法与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
篆刻艺术将这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融汇到一支笔、一块墨、一张纸、一方砚、一把刻刀、一本书......它们将其背后的隐喻体现到一方印章上。
年之前,张海鹏还未理解这背后的隐喻为何物。
年,张海鹏父亲从中央党校放假回家时,带回了几方绿色石质印章,印文刻有“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字样。另外一方印文是“张福有藏书印”。
从这时起,张海鹏对书法和篆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研习篆刻艺术时,除了受到父亲的影响外,还受到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前辈李枝葱的帮助和指导,“年至年,李枝葱前辈多次为我寄来关于书法篆刻方面的书籍,我珍藏至今”,张海鹏通过前辈李枝葱加入了甘肃兰州聚文社书画研究会,这对他的书法篆刻起到很大帮助。如今,他还加入了吉林省书法家协会。
年春,父亲张福有与前辈李枝葱(左)
在北京大观园秋爽斋前合影
前辈李枝葱寄赠的书籍
张海鹏向老师专家请教
一枚四字印章从设计到完成大约需花费2个小时。但这并不绝对,尤其在构思设计这一环节,有的作品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篆刻作品“庚辰肖形”
被《诗词书画摄影作品精选》一书收录
自研习以来,最让张海鹏满意的当属下面这三件作品:
第一件:“长白山人”被父亲编著的《历代诗人咏集安》一书收录,该书由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
第二件:“长白山池南撷韵”在年被父亲编著的《长白山池南撷韵》一书收录,该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三件:在年7月篆刻作品“长白山手斧”被父亲编著的《寻访额赫纳殷》一书收录,该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这三件作品均受到父亲的指导并对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要说篆刻中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我的篆刻作品能为父亲的著作增色是我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