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两项大赛一等奖为了练好书法,这个黄浦小
原创上海黄浦上海黄浦
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印记中国”师生篆刻大赛陆续公布了拟入围决赛名单,在这两项大赛上海赛区荣获一等奖的黄浦小囡吴朱宇,两份名单均榜上有名。
练习书法,一坐3小时
吴朱宇选择练习书法是在年6月。当时,他还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活动暂停,吴朱宇的闲暇时间增多,他决定利用这一特殊时期,选定一个爱好“钻进去”。对于选择书法,吴朱宇说:“一方面,从小受妈妈影响,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希望能够传承和弘扬书法这一国粹。另一方面,常听大人们说‘字如其人’,我希望通过练习,不仅让自己写得一手好字,还能静下心来。”
有了“磨炼”自己的想法,吴朱宇常常一坐就是3个小时,从楷书到行书,再到篆书;从字、词、句,到节选、全篇,书法水平进步很快。“也有遇到困难和觉得枯燥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其间,最常见的难题就是某些字怎么都写不好,每到这个时候,吴朱宇就会调整心态,分析字形、临摹字帖、向书法老师请教,然后再一遍遍付诸笔尖,直至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
拿起刻刀,磨砺中成长
“越过枯燥的门槛,就能收获进步的喜悦。”对于日复一日练习产生的枯燥感,吴朱宇也有“小妙招”,“根据自己的水平,把一个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给自己一朵小红花,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循序渐进之下,吴朱宇不仅慢慢涉猎行书、楷书、篆书等软笔书法,硬笔书写水平也不断提高。
四年级时,吴朱宇曾收到一方姓名印,这是他的书法老师亲手制作,并且作为完成几个小目标之后给他的奖励。“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种凭信之物,不仅需要精湛的篆刻技术,还很讲究排版、布局……”握着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听着老师的介绍,吴朱宇对“以刀为笔”的篆刻艺术产生了兴趣。
“篆刻和软笔书法、硬笔字都很不一样,更加需要耐心、细心,以及谋定而后动。”五年级接触篆书之后,吴朱宇有了学习篆刻的机会,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临刻汉印。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个较为满意的成品刻的是“长乐”,他说:“随着‘长乐’二字一笔一划出现在印石上,我觉得‘知足常乐’四个字也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更多收获,为中华文学所折服
“练习书法之前,我也曾跟着妈妈一起,接触过《水调歌头》《将进酒》《出师表》等名篇佳作,但只停留在简单理解和单纯背诵,练习书法后,我对这些作品为什么能经世流传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一次次为中华文学的魅力和古代文人的气节所折服。”
以参加“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时所写的硬笔书法《爱莲说》为例。为了写好这篇《爱莲说》,吴朱宇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及通过网络查询,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了研究:“这篇散文通篇不到字,不仅把莲花的美丽形象和高洁品格,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更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正直刚正的高尚情操。这一点,即便是当下,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习一手好字,是吴朱宇选择书法的初衷,练习书法和篆刻中,不断感悟中华国粹之美、汲取前人智慧,成为他意料之外的收获。今年9月,吴朱宇开启了中学生涯,并且表示:“虽然很快会面临中考、高考压力,但我不会停止练习书法和篆刻,磨炼心志、提升国学素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记者/宋梅
编辑/张姗
图片/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