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业余版画家肖集刚,用刻刀记录时代与生活4
他用手中的刻刀记录时代与生活
——记业余版画家肖集刚
“刻刀下大千世界,黑白中光彩人生”,这是原四川省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研究员、著名画家宋智明对我市一位业余版画家40余年从艺的高度评价。这位版画家便是家住富顺县的原自贡市环宇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退休职工、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版画创作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已逾古稀的肖集刚先生,今年6月,他的一幅木刻版画《天路》获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中视艺术网联合协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金奖。
集刚先生出生在长江边的南溪县城北门外,与抗战时期共成都、重庆、昆明齐名的大后方文化中心的宜宾李庄隔江相望。那时候,一大批大师级文化人如傅斯年、李济深、童第周、梁思成、林徽因等云集于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濡染着幼年的集刚先生。
少小年纪的集刚酷爱画画。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的图画教师张德聪尤喜他的聪慧,常亲自指点他的画画并让其独自完成班上学习园地的刊头设计和各类插图,让其天赋得到培养与发挥。
由于父亲早逝,家道遭挫,再加之“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到来,年,高中毕业的集刚先生带着未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艺术院校深造的深深遗憾被招入富顺县农机一厂,做了一名木模工,每日与木头打交道。年,由于文革中“大批判”的需要,县文化馆集中县内一批有绘画基础的工人、农民及机关职工进行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由于集刚先生曾在厂里负责“大批判”专栏的图画设计,便被农机一厂推荐进入创作班。更由于集刚先生长期制作木模,熟知木头质料,又有一定绘画基础,于是被分配从事木刻版画这一画种的创作。
我国木刻版画最早出现于五代,到宋初已开始出现施彩版画,但中途衰落。到了上世纪30年代,由于宣传的需要,而中国印刷业落后,可版画具有复制功能,刻一套版画可以复制多套。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看好版画这一特点,亲自倡导了新兴的版画运动,并多次租借场地举办外国原刻木刻展览会。年,鲁迅和宋庆龄一道,精心挑选了55幅中国木刻和绘画交法国女记者琦达·谭丽带去法国展览,这个名为“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起到了宣传中国新兴木刻艺术的重要作用,从此,木刻艺术在国内国外受到广泛重视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