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阳信67岁老人刻纸刻出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2/10/26 15:39:19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hospital/1/

4月8日,记者听说家住阳信县城阳光嘉园小区67岁的王俊英老人的刻纸作品入选了山东省刻纸展,就慕名前去采访。

王俊英老人今年67岁,她第一次接触刻纸,是从去年五月份上阳信老年大学才了解。当时,她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就去阳信老年大学学刻纸。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活,比如剪窗花等等,所以自己上老年大学就报了刻纸班。刻纸看似简单,也有很多讲究,光刻刀分不同的种类,刻纸的时候一只手拿刻刀,另一只手要按住纸张,防止纸张挪动发生偏差。”

据记者了解,刻纸是剪纸的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分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成品的调整修改,其中剪是重要的一环。剪纸作品要求绘画、构图图案化,形象要概括、变形、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彩色对比强烈、明快。由于各地区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因而剪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致可分为简刻与繁刻二类。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属于前者;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则属于后者。随着剪纸艺术的广泛交流,各地区的剪纸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流传至今。

王俊英老人说,刻纸是个费时费力的活,有时候为了尽快完成一幅作品,自己戴着老花镜,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大的或者精细的作品需要两三天才能完工。年纪大了,手不像年轻时灵活,需要时常用热水泡泡手,不让手僵硬,才能使刻出来的作品线条流畅、美观。老人拿出一摞厚厚的刻纸作品让记者欣赏,有人物、有动物、有花草等等,每幅作品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她把每幅作品都用一个透明的塑料纸封起来,好保存和好欣赏。老人最得意的作品是长两米、宽一米的《富贵有余》,作品是有两条鱼,中间有个福字,是自己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的,每当看到自己精致的作品,老人就特别开心和满足,特别有成就感,也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和点赞。(翟成新苏维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3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