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一位巩义80后奇男子的现代剪纸,

发布时间:2022/10/25 9:57:56   

剪纸,

又叫刻纸,

是一种镂空艺术,

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在现代社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脚步变得匆忙。

但值得庆幸的是,

仍有许多人喜爱剪纸,

并为剪纸的创新发展默默努力着。

小编带您走进“80后”剪纸人——李磊强,

倾听他的现代剪纸故事。

巩义80后小伙的“现代剪纸”

究竟有多美...

“80后”剪纸人李磊强—让“现代剪纸”焕发美丽.mp3来自巩义融媒00::48

巩义市文化街是一条喧嚣热闹的老街,在文化街20号院的老式楼房里,李磊强的工作室却是一方宁静的小天地。几十平米的房间,一个大工作台占据着中心地带,除了散落在周边的几个凳子,屋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环顾屋内,精美的剪纸和书法作品挂满了墙壁,铺满了桌子,为整个房间增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叫李磊强,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回郭镇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学做剪纸,纯粹是个意外”。当年,李磊强初中毕业后,父母为他找了一个裁缝的工作,一边做学徒学手艺,一边赚钱养家,他过上了按时上、下班的“规律生活”。

可是,或许因为生活太规律,太一成不变,年轻的李磊强心里总是觉得不满足,甚至是空落落的。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从地上捡到了一张剪纸,发现一寸见方的小小剪纸,却异常精致。从此,剪纸闯进了李磊强的生活,更走进了他的心里。

自从动手剪出第一件剪纸,李磊强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种传统工艺。拿着自己做的剪纸,那份喜悦和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刚开始接触剪纸时,李磊强在网上搜罗各种剪纸造型,依葫芦画瓢,对照着剪,从小动手能力很强的他,总是很快就能复制出和图片一模一样的剪纸。

为了锻炼自己,李磊强慢慢增加难度,剪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大,造型也越来越复杂。

靠着自己的摸索,李磊强的剪纸手艺不断提高,后来他发现网上的剪纸图片,已经没有什么新鲜内容。于是,他开始自己想一些图,然后画出来,再照着做成剪纸,就这样,李磊强不知不觉地开启了他的剪纸创作之路。

传统剪纸,

一般都是小巧的饰品,

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而李磊强用他的“现代剪纸”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场景,

这些剪纸作品以大画幅为主,

再加以装裱,

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

从年至今,十年的光阴转瞬而逝,李磊强的剪纸作品越来越多,大型作品就达到30多幅。作品内容包括四季景物、古代四大美女等。剪纸对于李磊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载体,他用剪纸来表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也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呈现出来。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剪纸就是用剪刀和纸“剪”出来的。李磊强则表示,如果有人认为只有用剪刀剪出来的纸质东西才叫“剪纸”,那他对剪纸的概念理解得就过于狭隘了。他认为,剪纸就是镂空的艺术,无论你用剪刀、刻刀,还是其他任何工具,制作时选择的是纸张,布料、皮料,甚至是树叶,只要镂空制作,都可以称之为“剪纸”。

李磊强认为,剪纸的概念可以理解的更加宽泛,这一想法主要源于对剪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探寻。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西汉时期,而人们用金箔、皮革、绢帛等材料,通过镂空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纸出现之前已经流行。《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分别刻画了“对马”、“对猴”、“忍冬”、“菊花”等艺术形象。到了唐朝,剪纸已经处于大发展时期,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在民间人们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用来美化居家环境。近现代以来,剪纸种类和制作工艺越来越丰富,单色、彩色、多色剪纸,以及木印剪纸、勾绘剪纸、立体剪纸等类型十分多样。

虽然剪纸技艺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但是80后剪纸人李磊强却不满足于只传承老一辈的剪纸技艺与手法,他称自己的剪纸为“现代剪纸”,制作手法和材料不拘一格,以最大限度呈现美感,希望用更加精美细腻,更赋有表现力的剪纸作品来反映新时代的生活。

一张剪纸,

千线不断,万线不乱,

所有的景物与主体,

巧妙地融为一体,

呈现出和谐之美。

走上前来,细细品味,

一幅剪纸作品上的每一处细节

又有各自不同的精致与美丽,

而这其中包含了剪纸艺人无数的

奇思妙想和精巧设计。

李磊强介绍道,用剪纸塑造人物形象时,面部神态是最难雕琢的。一幅好作品,需要先构思好图案,然后进行绘制,再经过反复修改,描绘细节,然后考虑手法。

李磊强说,剪纸刻法中的阳刻是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而阴刻是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在一些作品中,往往需要阳刻与阴刻相结合,而这就对剪纸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幅剪纸作品,在剪纸人的手中慢慢打磨,历经时间和心血最终完成了。接下来,如何装裱展示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剪纸作品必须压平才能装裱,而越复杂多样的作品,越难以铺平。一个不小心的动作,一些小小的移动对剪纸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为了更好的展示作品,独具匠心的李磊强又自学装裱,经过他的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铺平剪纸,进行装裱的窍门。

如今,在李磊强的工作台旁,各种装裱材料靠着墙堆放着。他说,装裱是制作剪纸作品的最后一步,也是可以完善作品,提升美感的关键一步。每一处细节,例如花边的配色,花边纸的选择,都影响着作品的呈现。

有人说剪纸是一门精巧的技术,

也有人说剪纸是一种绝美的艺术。

李磊强认为,

剪纸是工艺美术,

它需要技术支撑,

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在李磊强看来,剪纸人不能一味地追求技术的提高,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上,因为只有鲜活的作品才能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

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能够成为李磊强剪纸创作的灵感来源。而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用种种质朴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从十二生肖、植物景观,到再现飞天、簪花仕女图等经典图画,李磊强的剪纸创作百变多样,又极具表现力。

李磊强说,将根植于家乡巩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中汲取营养,去创作更多好的剪纸作品,通过新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喜爱剪纸。

喜爱剪纸的李磊强,还热爱书法,每天剪纸、练字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他说“静能生慧”,而剪纸和书法给他的内心带来了真正的宁静。

现在,李磊强的生活非常规律。他给自己定的工作量是,每天完成“一巴掌”大小的剪纸,在一幅大的剪纸作品中,一巴掌的面积就需要2—3个小时,甚至是4—5个小时。他说,天赋,都是时间的积累,对待自己热爱的事情更要保持最初的期待和热忱。

80后剪纸人李磊强,

用剪纸表达着他对生活、

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

他说,

艺术一开始都是为了愉悦自己,

而现在

他想用剪纸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给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

内容来自巩义融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2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