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泉头剪纸古老非遗悄悄变年轻

发布时间:2022/10/20 19:50:06   

莲花、翠竹……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昌图县泉头剪纸基地时,几位刻工正在案前静坐,以刻刀为笔,创作廉政题材的剪纸作品。

“这是纪检部门向我们订制的,准备打造廉政文化走廊。”剪纸基地负责人王亚娟介绍,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泉头剪纸已经突破了以窗户、门楣为主要载体,以窗花、动物为主要题材,以剪刀为创作工具的传统模式,积极融入现代元素、传播主流价值观,题材更加丰富,工艺上以刻刀刻为主,作品也更加细腻。而且,在省外办的帮助下,泉头剪纸已走出昌图、走向世界。

“非遗”从校园走来

王亚娟介绍,泉头满族剪纸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在第四代满族剪纸传承人、泉头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玉莲的带领下,以镇小学为主体的满族剪纸基地得以创建,并在校内广泛开展满族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

8年,泉头满族剪纸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知和喜爱。在张玉莲的悉心传授下,门春玲、王奇峰、杨玉玺、王秀香等传承人迅速成长起来,为泉头满族剪纸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与时俱进专业化生产

在泉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年,以镇文化站为载体的泉头剪纸基地成立,使剪纸走上了专业化生产之路,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由设计人员、刻制人员和管理人员等10人组成的专业化团队。”王亚娟说。

正在刻制莲花作品的刻工高丽娜介绍,她已经在基地工作七八年了,家就在镇里,也不耽误照顾家里。而且这里按照刻制难度和作品画幅实行计件工资,大家工作积极性挺高,每个月挣元不成问题。

王亚娟介绍,12月初,基地准备利用农闲时间,对镇里妇女进行培训,一方面为基地筛选刻制人员,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随到随学,期间还有学习补助。”王亚娟说。

寓教于乐绽放红色光芒

作为市廉政教育基地、市法治教育基地、市职工剪纸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泉头剪纸基地将满族传统剪纸艺术与廉政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并成为广大职工传承文化、沟通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又推出了“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剪纸作品展,以中共党史为主线,展示了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党史事件、党史人物。此外,还融汇了地方党史元素,展现昌图县革命英雄人物本色。目前,已接待单位余家、人员近人。

铁岭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2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