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贺宝贵周瑶先生留下的独一份的剪纸雪绒花

发布时间:2022/10/6 13:51:47   

独一份

文/贺宝贵

周琴先生的家门难进。他的看家大狗出奇的厉害。大狗就在离家门五六米的狗窝口起。那是真正的对陌生人的一种狂轰滥炸,不知疲倦地撕心裂肺的吼叫,虎豹一样的跃起前仆,一口能吞下半个西瓜的大嘴和巨牙的凶猛。它脖子上的铁链子哗啦哗啦地抖动,我生怕它挣脱出来咬我撕我,我惶恐不安,心惊肉跳。怪气的是这家伙从来不一回生二回熟,我每一次进他主人家,它都是这个德行,不讲礼数。然而我终于一次又一次地进周琴先生家了。周琴先生让我走在前面,让我先进屋子,还在我背后一再安慰,它不咬你,它不咬你。

年四月下旬,第一次拜访周琴先生,就是过了狗关才坐到周琴先生家炕头上的。我俩之间,摆着他家的茶桌,当然也是饭桌。“俺姥爷是王老赏的师父,”我说明来意和彼此礼貌地寒暄之后,周琴的第一句正题话就把我震住了。我此前的访问,人们总是有关蔚县剪纸大师王老赏及其剪纸的话题。而周琴先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与众不同,我的内心一阵阵喜悦。我预测周琴与周瑶的亲缘关系必定会给我新的收获,这也意味着在挖掘抢救蔚县剪纸史脉根脉的事情上会有意想不到的线索和结果。我改换了原定的访问方法说,你不必等我问什么,你讲什么对我都是宝贝!我机灵地送给他微笑,他会意地还给我一个微笑。就这样我们聊得十分投入,周琴先生生于战乱的年,比我大了四岁。而我的根脉也在蔚县,父母就是土生土长的蔚县人,我在许多话题的历史背景上能呼应他,不知不觉地聊了两个多钟头。

周琴先生不论春夏秋冬,家里家外总是戴着那顶蓝色夹帽子。那天,他忽然抬起手摸了摸帽檐,接着欠起身子下了炕,登上凳子,伸手从立柜上拿出一个盘子,那是一个类似茶盘子的长方形剪纸颜料盘子,里面有六个颜料色盒,材料是马口铁,已经锈迹斑斑,个头不大,呈小巧的圆柱体,直径也就是4公分,高6公分。色盒旁边是一根线绳捆着一把毛笔,毛笔的笔杆依旧直直的,笔头是散开状的,一根根毫毛竖得直直的,毫毛上还带有粉色颜料染的残色。周琴先生一再说,这些东西都有来头,王老赏拜俺姥爷为师以后,他最初的刻纸工具都是俺姥爷家的。师徒二人一起用色盒,色杯,毛笔。俺姥爷去世后,这些就成了俺的了。你看,他揭开色盒盖子,里面还有半盒子红颜料,是非常干燥的粉子,由于周琴先生使的劲大,粉子还飞出来一些。周琴先生继续说,早年的颜料都是德国马牌的,用起来挺顺手......

我给这些宝贝拍照的时候,院子里的夕阳余晖正柔和,适宜特写性拍照,我屏住气按下快门,当直起腰来的时候,觉得好爽啊。

回张家口的路上夜幕已经盖严了。我兴奋地向拉我去蔚县的单位司机王师傅介绍全天的收获说,今天的发现又进展了一大步,前些时,挖掘到王老赏先生打造刻刀用的铁砧子,王老赏和徒弟周永明合用过的刻桌、窗花亮子,它们是蔚县剪纸古董,百岁老人啦。我随即转入沉思,我好幸运,每次都有大收获,挖掘发现蔚县剪纸历史遗存物的意义不凡,因为遗存物和口述资料之间能互证,能冲破孤证的孤独和狭窄。王师傅说,每次不白来就行。我赶紧说,每一次军功章都有你的一半。俩人哈哈大笑起来。

十年磨一剑,这句格言于我有着应验和灵验的特殊含义。十年是岁月时空,磨是访问连绵不断,一剑是大大小小的收获。十年后的年12月的一天,里开外的蔚县天寒地冻。我在又一次访问周琴先生的路上。我绝对想不到,一个奇迹将降临:王老赏的师父周瑶先生的6幅原作剪纸,会由周瑶先生的亲外孙周琴先生赠送给我。

眼前的周瑶先生的剪纸,共6幅(我后来送给武汉的朋友姜小平一张),有戏曲人物剪纸张飞。有杨五郎,杨五郎是宋朝杨家将的五儿子。戏曲人物剪纸杨五郎是作为周瑶先生的成品熏样,杨五郎成品熏样还是双层纸,底层纸与上层纸分离开了,上层纸就是剪纸艺人所说的顶皮。它们上下之间的面积和边边角角严丝合缝。

另外还有石榴剪纸,两幅小猫剪纸。我们把剪纸们一张张铺在炕上,接受我们的欣赏与端详。剪纸们老了古了,石榴剪纸的彩色褪得厉害,虽有不同颜色的残留,却难以细辨出原本的准确的颜色。它们的尺幅都不大,8公分到10公分之间的高度或者宽度。

做蔚县剪纸是要用专业的刻刀。这些剪纸的刀上工夫绝对能看出来,做得十分的讲究十分的细致,堪称一流。那些长的短的刀线都流畅至极,那些大弧度小弧度的弯线也流畅至极。整体的画面效果也看得出来,不论是张飞,不论是杨五郎,都栩栩如生。尤其是杨五郎抡起81斤重的铁棍,抡到了他的头顶上,其外在的力大无比,与内心世界的起伏,被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不管是张飞剪纸,不管是杨五郎剪纸,绝对能展示出这两个武将的人物性格。石榴(剪纸)嘴尖尖的三瓣,石榴肚的造型是左右区分开的,透视画面里的石榴籽形象截然不同,左上角和右下角配有一朵梅花。小幅小猫剪纸、中幅小猫剪纸的可爱神态,显出了静、媚、宠。关于这些剪纸的纸型问题,是用的连史纸?粉连纸?宣纸?还有待深入一步研究。

周琴先生生六岁那年是年。那是周琴先生懂事又不懂世的童年。那天,娘把他领到姥爷家,姥爷的大炕上铺了半炕各式各样的剪纸,让他挑。身体孱弱的姥爷用慈祥的目光盯着外孙子,看他究竟选哪几张。周琴喜气洋洋,活蹦乱跳,小手指着,口里念叨着,不多不少选了这六张。旁边的周琴娘帮助儿子收起来。周琴娘明白爹安排这次见面的深切含义,周琴娘更明白老爹内心世界想什么,期望什么。周琴一言一语地讲述姥爷给他剪纸的现场,说我那会子不懂事不记事,是长大以后俺娘几次告诉的。周琴老人的眼眶是湿润的,话速慢下来,声音哽咽。我仿佛看到了即将辞世的祖辈人对孙辈人的无限的疼爱,寄托与期望,也看到了祖辈人对于现世的无限留恋及其往后的精心安排。当年,周琴的姥爷就去世了。

从蔚县剪纸史上看,周瑶先生(---)是了不起的蔚县剪纸创始人之一,他的历史地位处于蔚县剪纸创始的中期,他在蔚县剪纸创始人的排行之中承前启后,他的第一贡献是培养出来一个全国闻名的杰出的弟子王老赏。而王老赏的贡献是宗师级的,王老赏把蔚县剪纸引向成熟定型,并会反过来影响师父周瑶的创作。王老赏是在全国剪纸领域里代表蔚县剪纸流派的代表人物。周琴先生有蔚县剪纸和周瑶先生的遗传血性,这是极其宝贵的遗传。周瑶先生在世77岁。他过了六十岁以后是不会再做剪纸的,因为做剪纸是极费眼睛的。

一天,周琴先生忽然明白了这个几十年前的事,姥爷送他剪纸是有寄托的。周琴说,从小在姥爷身边,看老人家做剪纸,俺真的是喜欢剪纸,俺就奇怪了,俺挑拣的六张剪纸在内容上包括了蔚县剪纸的主要分类,一是戏曲人物,二是翎毛花卉,要说缺失嘛,就是缺角花,那是在窗户角贴的,是配角,并不十分重要。周琴继续说,俺姥爷没有儿子,当年俺娘生了俺,有许多年,姥爷把俺认作孙子。后来,姥爷年岁大了,老了,所有的事情想开了,看开了,就跟俺娘说,还是叫周琴叫我姥爷吧。哎!一眨眼之间,60多年了!

周琴这个哎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周琴先生与张家口地区文联的郭重光老师是朋友。周琴先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卖给郭老师三四百块钱的剪纸,都是周琴先生的原作。郭重光老师是研究民间美术的专家和画家、蔚县剪纸的收藏家。他提过买周瑶先生的剪纸,周琴先生摇摇头,露出难为情的微笑,懂得人情世故的郭老师便再也不提了。周琴先生还回忆,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北京的行家买客也多少次光顾周琴先生,言称希望买到越古越好的剪纸,不怕贵。但是,周琴先生守口如瓶,他不露声色,姥爷的剪纸是他的一条命根子。

周琴先生讲的故事,激起我一连串联想。他要把周瑶先生的珍稀之宝完好地保存至今,那是度过了好几关的。首先要度过日本鬼子在蔚县烧杀抢的三光政策关。此话绝非空穴来风,年的初秋的一天,王老赏在接受古塞先生(---)拜访时说过“因日本鬼子捣乱,大部分(剪纸)损失了。(见我们的《中国剪纸王》”,周瑶先生与王老赏同村,也一定会有王老赏一样的遭遇。

第二关是岁月时间,周琴先生守护着姥爷的剪纸度过孩童时代,成人时代,老年时代。还有他随着母亲搬家,自己成家后也几次搬家。即便是家境拮据急需钱的紧要日子,他也没有想过把姥爷的剪纸换成现钱。

第三关是要度过国民党与共产党在蔚县拉锯式的战乱。据周占海(周锡先生的儿子,周泉先生的爸爸)告诉我(见《守望集》,百花文艺出版社),那是年和年之间,南张庄是国共两军争夺的重地,开国少将马辉曾经驻军南张庄周泉的爷爷周锡家院子,国民党甚至把南张庄北城墙里的真王庙变成炮楼。炮火连天之中,周琴保留下了周瑶先生的剪纸。

第四关要躲过政治运动的劫难。周瑶先生的剪纸还要度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横扫四旧、打倒封资修的关。在姥爷、妈妈和他的三辈人的六七十年里,他们处于那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多很多让所有老百姓胆战心惊的环境,又是那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无依无靠的家庭,他们把这份意义深远的剪纸遗存保护下来了。他们太伟大了。

周瑶先生的作品,我按照周琴先生提供的线索来分析,至少(最晚时间)是年代,或者也许是年代的古迹了。遇见百岁剪纸,于我是研究蔚县剪纸的大幸运。作品的完美程度说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蔚县剪纸的戏曲人物、花鸟在构图、刻制、染色上已经定型。周瑶先生是年去世的。在他六十岁之后,绝不会再捉刀运刀染笔剪纸了。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事,可以给周瑶先生的遗存定性:周瑶先生的作品是至今为止,蔚县剪纸遗存里辈分最高的剪纸,时间最悠久的剪纸,真实性最不容置疑的剪纸,剪纸文化研究与剪纸文物价值最高的剪纸,还是全县全国独此一份,别无分号的剪纸。这在蔚县剪纸历史上,在全中国剪纸历史上必定是熠熠生辉的剪纸,必定是载入蔚县和全国剪纸历史的蔚县剪纸遗存,剪纸遗产。

周瑶先生的剪纸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蔚县剪纸的现实与历史地位上,它扶摇直上九万里地在于中国剪纸现实与历史的崇高地位上。研究周瑶先生的遗作价值,不仅仅是发现它的民间美术价值,民间美术设计和民间工艺价值,它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大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从中可发现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美学、宗教学、文学、市场经济学、剪纸产业学等人文科学的点点滴滴。

民间剪纸远远不同于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剪纸们是岁时节令的装饰品,一年一度春风吹,夏雨淋,日头晒,寿命极短。中央美院杨先让教授称其为“瞬间的艺术(品)”,与那些能活到百年千年的绘画书法之作相比,剪纸自然是短命的。话又说回来,民间剪纸自有其不可比拟的地位、担子和重任。这是不争的事实。周瑶先生剪纸走出周家大门,走向社会,这是周家剪纸向社会做担当的一份杰出贡献。

每每想到周琴先生送我的周瑶先生剪纸,不仅仅是重温我们俩之间非同平常的交往,感念他的真诚慷慨;更想到蔚县剪纸经典作品的创始,想到经典作品的流传,尤其是永远难以解开的先辈剪纸艺人创造经典(作品)时的不轻易告人的技艺隐私,以及他们最终成功的那份欣喜。

我有时想,周瑶先生的剪纸堪称国宝。周瑶先生的原作落地我手是不是老天的慧眼安排。因为只有我才乐此不疲地在蔚县剪纸研究路上从未歇停步履。只有我把王老赏及其剪纸与他的师父周瑶之间做了诸多的师徒名分与辈分的实证研究,做了剪纸技艺传代与后代不负前代的研究。把周瑶先生的剪纸交付我接与传是别无二选的最合理最美好的了。

如今距离周琴先生赠送我周瑶先生剪纸又是一个十年。我浮想联翩,比如,当年如果惧怕周琴先生家的看家狗,怯懦地退出院子,不做访问,那将失去得到周瑶先生原作的机会。还有,得到的周瑶先生的独一份的剪纸,是周家人的一个嘱托。我依然悟出周琴先生送我剪纸的意图,那独一份的周瑶先生剪纸应该由我再传下去。我自去年起,一直在思考着试探着给这“独一份”剪纸找个好娘家。

谁将是这“独一份”剪纸的新娘家呢?!

年6月17日于天津家中。年8月8日在张家口市家中定稿。

作者简介:

贺宝贵,祖籍为蔚县。退休于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现任张家口市非遗保护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剪纸项高级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