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传统刻瓷方寸间有大世界

发布时间:2022/9/27 8:58:24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刻瓷,因其创作失误不可逆转,被视为中国传统手工艺里的一项绝技。

以刀代笔,以瓷为纸。在瓷盘光亮的映衬下,刻刀凿下的细碎刻点拼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高山流水,或是国色天香,或是百鸟朝凤。一毫米的厚度里,就有大千世界。

04:49

在太原市迎泽区,山西省一级民间艺术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省内唯一从事刻瓷的艺术家苗振洁,将瓷艺引入山西,并创造出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刻瓷”工艺,为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所钟爱,让这一创作于太原的刻瓷艺术在省内乃至全国叫响。

刻瓷,就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刻瓷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是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术。

最早的刻瓷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出现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魏晋时期,文风浓郁而兴盛,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会将绘画诗词刻留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真正在瓷釉上雕刻的刻瓷是从清初开始的,当时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乾隆后期,宫廷内设置“故宫造办处”,专门制作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刻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至此,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太原瓷厂有一批刻瓷爱好者,想要用太原本土瓷进行雕刻,研发持续两年左右,依然失败了,原因是太原本土烧纸的瓷盘不适合做刻瓷使用。后来,有一位刻瓷艺人韩林,从刻瓷之乡山东淄博调来太原工作,韩老师在学习、工作之余,钟情于刻瓷艺术,他年收了一位徒弟——苗振洁,也是这位徒弟在韩老师过逝后,将刻瓷艺术在太原发扬光大。

年,苗振洁师从山西大学艺术系史秉友教授,专修工笔画,练就了扎扎实实的美术功底。在一次课堂上,苗振洁对史教授展示的一件刻瓷作品“一见钟情”。“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吸引了。顿时豁然,这就是我的方向、我的梦想。”从此,她便对刻瓷技艺展开猛烈“追求”,誓要将这项技艺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这一年,她偶然结识一位名叫韩林的刻瓷艺人,于是她拜师学艺。

年,苗振洁又只身前往中国五大瓷都之一的山东淄博拜师学艺,在这个国内刻瓷技艺最高超的地区,她终于圆梦,拜在我国刻瓷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明文大师门下。一边学艺,一边学习老师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刻瓷这项技艺是非常深奥的,除了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用心去钻研。”苗振洁说。在学艺的两年多时间里,她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1点。刻刀与瓷盘之间撞击发出的叮叮当当清脆声,成了她耳边最动听的声音。

后来,她又对照韩林老师的《虎》刻瓷作品,潜心钻研,努力回忆当初老师的刻法,3个月后终于取得成功。当人们看到瓷盘上的老虎,因其皮毛柔亮光滑,纷纷忍不住要伸手摸一摸。

年,苗振洁将刻瓷艺术引入太原,并成立了工作室。同年,她的作品《瓷板雕齐白石》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万件民间艺术珍品展”获铜奖。当时在山西,此项技艺少有精品出现。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苗振洁的刻瓷生涯已走到了第23个年头,小小的刻刀,注入了她无数心血。

在工作室里,苗振洁展示了刻瓷所用的工具,几把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特制的刻刀。拿着刻刀,苗振洁在瓷盘上,简单讲解了刻瓷的工序。

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力度和刀法上的变化来体现刻瓷内容,从细微处着力,线的虚实、面的明暗从刻的时候已经决定,每刻一线,都要凝神静气,十指发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尤其是黑盘刻瓷,完全是利用黑釉色的厚薄、疏密来表现明暗、层次及立体变化,如果在创作中一不小心把黑釉剥去太多,甚至露出了白色的质地,那么整个作品就成了废品。

在动手之前,先要在脑子里已经蕴酿了好久,拿起刻刀时,有一种喷薄而出的创作欲望,手中刻出的是激情。创作初期,苗振洁刻坏的瓷盘数都数不清。她说:“刻瓷还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平淡的心,这样才能给作品以生命。”现在还经常遇到因为瓷面的瑕疵作品毁坏的时候,她已经变得平和多了。刻瓷就是一件磨炼人的心性的活儿啊。

年2月起,苗振洁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用5个月的时间精心创作了10幅十大元帅的刻瓷作品,作品形神兼备,庄重大方。这一系列作品在北京正阳门展览馆举办的“中国首届民间吉祥工艺展”上取得突出成就奖。随后,作品《齐白石》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这一系列的荣誉让她体会到了人们对刻瓷艺术的喜爱。

苗振洁的刻瓷艺术从逼真、细腻、传神的各类人物肖像到花鸟山水,刻制载体从瓷盘发展到瓷板、瓷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年,因立意新,构图美,刻制精,沉淀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太原传统刻瓷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刻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之一,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利用山西特色文化元素,在刻瓷工艺中进行表现,在方寸中设计画面,呈现锦绣太原,彰显山西五千年文明,打造独具特色的刻瓷礼品,从而将刻瓷艺术推广开来,这是工匠精神,也是艺术家们的使命所在。

胸中锦绣手中瓷,千雕万刻终成意,寂寞工匠激情刀,并州精品成绝艺。

—特别说明—

文字: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视频:柳丫丫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认一力:蒸饺至香在此间

■戏剧头盔:国粹中的“顶上”功夫

■太原鼓楼羊杂割:古法飘香六百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