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为鼓励刘淑度从师数年所取成绩,白石老人亲

发布时间:2022/9/20 17:54:05   
白石老人为刘淑度书写的润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下午,李苦禅陪同刘淑度来到了齐白石先生家中。讲述过自身的篆刻学习经历后,刘淑度恭敬地向白石老人说道:“人家都说我刻的像您,我很仰慕您,日夜想有一天能拜在您的门下。”白石老人笑笑说:“篆刻,男孩子都不愿意学,女孩子却喜欢这个!”年春末的一天,刘淑度依旧由李苦禅陪同来到齐家正式拜师,从此追随白石老人杖履,耳濡目染、潜心研习、精攻刀法,终成一代篆刻名家。

白石老人手批刘淑度印拓

拜师后,刘淑度经常带着自己的篆刻作品前往老师家请教,白石老人对她的每件作品都加以品评、批改,还时常在印拓边上写下简明扼要的批语,指导得十分具体。然而,一年下来,刘淑度始终未见过老人刻印,因为白石老人常年的习惯,多是在清晨和晚间治印。

白石老人手批刘淑度印拓

一天,刘淑度鼓足勇气请求老师为她治印兼做示范,白石老人听后爽快应允了。对此,刘淑度在其晚年曾有回忆:“年初春的一天下午,我把准备好的两方寿山石带去给老师。老师拿起石头,不打印稿,也不用印床,左手拿着石头,右手握刻刀,边刻边讲……神态自若,动作熟练,约有十几分钟,‘白石弟子’四个白文字就刻出来了……”没过多久,白石老人又先后为她刻了“淑度长年(白文)”与“千石印室(朱文)”两方印章。

白石老人手批刘淑度印拓

年岁末,为了鼓励刘淑度从师数年来取得的成绩,白石老人亲自为其点定印拓并汇集成册,同时,手书序言以示褒扬:“从来技艺之精神,本属士夫,未闻女子而能及。即马湘兰之画兰、管夫人之画竹,一见知是女子所为,想见闺阁欲驾士夫未易耳。门人刘淑度之刻印,初学古人,得汉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无儿女气,取古人之长,舍师法之短,殊为闺阁特出也。余为点定此拓本后,因记数语归之。”年初夏,白石老人又为她亲笔书写润例,再次肯定了这位女弟子的成绩并鼓励她在琉璃厂挂牌售印。

白石老人手批刘淑度印拓

数年之后,在一次闲谈中,白石老人对刘淑度提及蜀中弟子罗祥止,罗是四川新都人,在四川时其书画、金石已颇有名气,年千里迢迢慕名来北平拜在白石门下,潜心研习篆刻。老人对其十分器重,倾囊而授,罗祥止学艺两年后返蜀,临行前,白石老人为其特刻“吾道西行”一印以赠。老人回忆至此,对刘淑度说道:“他回四川,吾道西矣。你何时回德州?你回德州时,我刻‘吾道东行’送你,则吾道东矣。”言语之中满含厚望。

刘淑度亦不负师恩,自年从女师大毕业后,先后在河北、北京、南京执教三十余年,她一生虽未以篆刻为主业,但工作之余从未放下过刻刀。数十年间,曾为鲁迅、钱玄同、许寿裳、朱自清、郭绍虞、顾颉刚、俞平伯、许地山、郑振铎、谢冰心、李苦禅等众多名人治印。其中受鲁迅先生嘱托镌刻的“鲁迅”、“旅隼”两方印章(现藏于鲁迅博物馆),深得鲁迅先生珍视,常在书籍及所著封面上使用。

白石老人为刘淑度治印“千石印室”

建国后的年,刘淑度从南京退休后回北京定居。“十年浩劫”中,居住在北京赵登禹路号的淑度老人未能幸免,家藏的精刻印章、善本古籍、稀有印谱以及白石老人的画作等被“造反派”分别装入七、八个麻袋掠走,后在落实政策时只找回了很少一部分。她从仅有的方印中选出方,自撰说明,于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淑度百印集》。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帮其整理了仅存的部分印草,名为《刘淑度刻石残存集》。

白石老人为刘淑度治印“白石弟子”

淑度老人晚年桑梓情深,她精心刻治了一方“家在德水之阳”朱文印章,以表示对故里德州的怀念。临终前,她不仅将珍藏多年的珍贵文物献给国家,还将平生所得稿费、奖金1.28万元,委托中国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捐献给德州,作为妇女儿童福利事业费用。

白石老人为刘淑度书写的印集序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8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