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中国古代也有提词器其实就是官员上朝时

发布时间:2024/9/23 14:55:23   
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提词器这一设备,自被发明以来,给很多领域的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福音,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止镜头前的人忘词,保证演讲或者各类节目的质量。现在提词器种类繁多,有演讲专用、会议专用、新闻播报专用、综艺节目、演唱会专用。手机上也出现了诸如“提词器”之类的软件,直接手机拍摄视频的用户,就可以使用它的提词功能。我们毕竟都是普通人,不是每个人都是记忆大师,那么现代人避免出现语言文字错误,可以使用提词器,那么古代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东西呢?以古代官员上朝为例,其实他们也有“提词器”,只是没有现代人用得这么高级而已。现代提词器设备的前身,也就是一堆防水纸卷。古代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官员上朝用的“提词器”就是笏板。笏板又被叫做朝板,顾名思义,就是官员们上朝面见君王时用的工具。早在商朝就出现了,和现代提词器一样,古代版提词器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朝堂秩序。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笏板是官员的象征,在朝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持笏板记录君王旨意,或者因为记忆力不行,把要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防止关键时刻忘词,毕竟忘词这种事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要是跟皇帝上奏,结果忘了在笏板上记录,自己又想不起来,那就尴尬了。说得简单的,笏板就跟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玩意儿差不多。试想一下,如果君王坐在上面,高谈阔论,时不时下一道命令。上朝时间越久,官员们需要记的东西就越多,有些人因为记不住就慌了,又不能打断主子说话,若是因为没有记住君王下的命令,及时完成任务,那麻烦可不小。于是笏板“提词器”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它可以简单地把君王的命令先记录下来,下朝后再整理,就不怕忘了,以便完成好任务。这时候的笏板并不方便,很难书写,但是汉朝以前社会生产力低下,所以只能用板子。大家都知道,很早以前古代人的书写工具都是兽皮、竹简之类的,用刻刀完全记录下君王下的命令也不现实。直到东汉造纸术发明后,纸张逐渐普及,写在纸上的奏折出现,逐渐代替了笏板,成为官员们新的“提词器”。但因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笏板被赋予了象征官员身份地位的含义,因此一直没有消失。明代以前,五品以上官员持象牙笏,以下的就用竹木做的笏板。到了明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持象牙笏,五品以下的官员啥也不拿。一直到清朝笏板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废弃不用了。现代社会最早的提词器,就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用来给舞台剧演员提示台词的防水纸卷,也是为了防止演员忘词。从早期简易的机动卷轴,到后来镜头内置提词器的专利,从一开始印有文字的纸卷,到后来被电脑取代。提词器发展到如今功能种类多样的提词器,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技术已经很完善了。但是,相信大家在看到演唱会现场的提词器的时候,也不会想象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就有了“提词器”吧。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喜欢文章别忘了点赞分享哦!(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