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展览ldquo以刀代笔刻刀胜笔
匠心雅艺——扬州八刻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7月19日-9月18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三楼民间民俗馆
本展览精选了扬州博物馆精品馆藏共90件套,包括扬州雕刻工艺中极具代表性的雕刻作品,观众们可以在展览中感受玉雕的凝脂美感、砖雕的精美质朴、核雕的纤毫毕现……感受古代匠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术。
今天,我们将介绍其中玉雕部分的精品文物,近距离地观察展品,由此古人进行对话和交流。
牙雕
牙雕,是指以象牙做材料雕刻的艺术品。象牙以光洁如玉,柔韧细腻的质地深受人们喜爱,而智慧的工匠们以其高超的技法,运用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刻出精美绝伦的各类牙雕作品。
扬州艺人则善于“以刀代笔、刻刀胜笔”式的浅刻、微刻,讲究在牙雕上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浅刻精细入微,虽在牙上作书绘画,却如纸、绢一般,横竖撇捺,刀过如笔,纯熟流畅,一刻而就。微刻则字如蚊足,画似指甲,小中见大,神韵自然。
清·象牙镂雕亭阁人物鼻烟壶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
此件鼻烟壶象牙质地,壶身呈扁椭圆状,缺盖,口微残,壶身一周均采用透、镂雕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园林风景,人物画图。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馈赠和身份象征的作用,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它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郑小西牙刻赵孟頫《仙山峦阁图》插牌这是清代的牙刻微雕名家——郑小西作品。它临刻了赵孟頫的《仙山峦阁图》,牙大而薄,画中山水幽静,近处殿宇轩昂,树木葱郁,人物形态逼真,远处一角衬以山村风景,数间小舍,颇有诗情画意。而插牌的背面也很有妙趣,一猿一鸟相互呼应。
这种小型的插牌,形式与大立屏几乎一样,但功能完全不同。也有人称之为“砚屏”的,即放置在砚台旁边的微型屏风,据说能起到一定的挡风(防止墨被风吹干)的作用,实际上它更多的是文玩之物。
清浮雕云龙纹象牙柄此件象牙柄分扦榫、柄颈、柄首三部分,双面满浮雕云龙纹饰。扦榫部位宽达7公分,雕二龙戏珠图,柄颈雕游龙穿云图,柄首为如意云纹,推测为宫扇把柄。插榫一侧镶牙片缺损,柄身布满裂纹,推测应该是宫扇的扇柄。
这件象牙柄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磨砺,从它颜色的变化和细微处的磨损中,透露了它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现代何其愚、黄汉侯刻明代大家书画牙牌这组牙牌为扬州微刻名家何其愚与黄汉侯的合作之作。在四块扇形牙牌上分别刻唐寅、祝枝山、文征明与沈周的书画作品,其中三位是我们熟悉的“江南四大才子”,而沈周则是明代非常有名的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这组作品同样体现了牙雕艺术家将刀化笔的高超技艺,极具真迹韵味,但同时又增加了雕刻的立体感和光影感,可见其精深的雕刻功底。
清·雕竹叶螭虎纹犀角杯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件犀角杯雕刻作品。犀角即为犀牛之角,是世界上非常名贵的牙角料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利用犀角材质和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遒劲等特征,制作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
这件藏品在犀牛角原形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制成的,杯体外部浮雕成螭虎竹叶纹饰,杯体内外又加饰如意云纹,并就整料上拨出竹茎把手和杯座,使整体器物浑然一体。
本展览还有更多的精品,期待所有观众前来宁波博物馆参观与欣赏。我们也将继续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