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资源 >> 对话艺术家骆芃芃用传统文化构建中外文明互
作为艺术专业工作者骆芃芃老师一直致力于篆刻、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与此同时,她还潜心研究中国茶文化,并且两者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她非常明确的治学理念。
多年来骆芃芃在把篆刻艺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结合。从年起,她便开始研究中国茶道,著书立说,发表论文,讲学、授课,策划并创意了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结合的活动。如今“中国篆刻”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均已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将篆刻、书法和中国茶文化有机融合,继而又将其与年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创造性融合。今年年初,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她还将篆刻艺术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紧密相连,成功立项了国家级项目——“运河印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入古出新,创新发展,是艺术生活的永恒,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在骆芃芃的策划下,“中国篆刻”“中国茶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大运河文化”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立体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些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融合背后是骆芃芃老师夜以继日的执着努力和不畏艰难的付出。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为了给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助威和打气,骆芃芃篆刻了《天佑中华》《同舟共济》《平安是福》《白衣天使》等十几枚印章,创作了《众志成城》等多幅书法作品,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的艺术工作者整理和编发为抗击疫情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多次义拍捐献活动,以篆刻、书法的形式呈现,为人们带来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又饱含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诗经》国风:“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二字有茂盛之意,这正如同她的艺术生命力——蓬勃向上。
骆芃芃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那年,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拿起刻刀和石头,刻下了自己的第一枚印章,从此,手中的方寸之物便与她相伴至今。年,骆芃芃进入荣宝斋工作,得到多位名家指点,逐渐形成独特的苍岩雄劲,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迄今为止,她已篆刻了万余件作品。
作为中国当代篆刻杰出艺术家,骆芃芃在钻研专业之外,还致力于推广篆刻艺术。年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地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骆芃芃就是当年申遗项目的负责人。
在不断追求篆刻和书法艺术高峰的同时,骆芃芃也非常注重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年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起,她便开始了对于篆刻艺术学科的建设规划。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创立;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骆芃芃申请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年,招收了中国第一批篆刻艺术博士研究生。骆芃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篆刻艺术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骆芃芃与人合著的《中国茶馆》。
骆芃芃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喜爱,九十年代因为一次文化访问之行,彻底激发了骆芃芃对茶文化的兴趣。自此之后,她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于年出版了《中国茶馆》一书,这本书再版了数十次,她还撰写了多篇诸如《茶,一座美丽的桥梁》等茶文化论文。骆芃芃之所以能很快地在茶文化方面有所建树,除兴趣外,更重要的是篆刻艺术和茶文化都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意境和精神是相通的,她巧妙地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融会贯通。让艺术与生活“牵手”,这一理念在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记者:年9月,您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印说文化——文化自信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交流分享活动中,从篆刻艺术作为文化符号“走出去”谈起,介绍了篆刻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您认为,古往今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明进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骆芃芃: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印章的基因传承到今天是一个非常悠久而古老的文明的基因。在最早的世界文明古国中,也有类似印章的印具,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变迁,这些古国的印章失传了,只有我们中国还在使用,并且这样鲜活。这几年,我认为篆刻艺术的国际化势头非常好,其中,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