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介绍 >> 跟着非遗看阳江老城故事刻印老行当
手工雕刻印章
印章
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
写意的书法通过刀工
刻进木料或石材中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它既是古代验收信件的质证
也是明清以后
文人为书画作品增色添彩的工具
旧城区中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雕刻老字号多年来一家四代人父教子、子再教子“传家宝”般守护着这门手艺本期节目我们就来探寻这种在中国有着多年历史的老行当手工雕刻印章技艺7月下旬,市博物馆迎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先秦的古玺、宋元的押记、明清的篆刻......70件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印件,穿越时光,呈现不同朝代的雕刻与审美、争奇斗艳。
印章
这种以刻刀为工具
以汉字为表象的镌刻艺术
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它既强调书法的笔法、结构
又突显手艺人的刀工与审美
既是工具,也能收藏
深受中国文人和普通民众的喜爱
?
大隐隐于市市区环城北路?商铺林立的闹区?隐藏着一家雕刻老字号?手艺精湛、颇具名气?创始人左士良是阳江木雕名匠?原跟舅舅学做木工和雕刻花板年他自立门户改行手工雕刻?“粉酥印”和印章谋生??儿子左文容是“老左印章”第二代传人,从艺70年,通晓多种古文,包括最难懂的石鼓文和钟鼎文。他刻章,不需纸写字样,手起刀落,年轻时十几分钟就刻好一个印章。
左文容的两个儿子耳濡目染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小就学习祖传的《刻字专用字帖》和雕刻子承父业51岁的小儿子左章色雕刻已40年木质印章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说阳江盛产木棉结实细腻的木棉木正好是雕刻印章的优质木料印章雕刻,是一项精细活,方寸之间更见手艺功夫。用细软纱布将印坯的一面磨平,磨墨,用墨在竹纸上设计字体,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要考虑字体是否美观,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画面的统一协调等。设计好的字体印在印面上,接着操刀刻字。一刀一划,一深一浅,一粗一细......每个印章,都带有手艺人独特的个人审美与风格,不可复制。
刻好后
用刻刀将字边凿深、印底铲平
一枚印章才算完成
整个过程必须气定神闲
心稳、气稳、手稳
大哥左章杰的“绝活”
则是石刻印章
?
50多年的雕刻功力早已练就了他不用起草就能雕刻刀随心走,手起刀落石材硬度高运刀时要控制好入石的角度好的刀法讲究下刀稳准出刀明确书法与章法统一细节处又寻求微妙的变化刻后的印章要印盖出来
这一步叫钤印
初次钤印
是为了检查印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发现瑕疵
需要修改补刀
最终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手工雕刻一个印章,至少要一到两天,社会发展,机器印章20分钟就能完成,传统手工雕刻技艺已日渐式微。上世纪80年代还有20多位雕刻印章的手工匠人,如今已寥寥无几,只有老左一家,四代人依旧坚守着这“祖传手艺”。
几个笔记本
印着年到现在
父子三人制作的各种印章
既为了改进技艺,也是留念
文化若长河,艺术如明镜
手工印章是国粹
承载历史,延续文化
于老左一家而言印章是行当是家族技艺的传承是情感与心血的艺术作品他们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免费授艺让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能够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后继有人END
视频
跟着非遗看阳江
编导
谢锐琳
摄像
陈敏司徒达顺
编辑
赖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