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介绍 >> 大国工匠河南漯河30余年蕪ldquo
年,王敬民被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评为高级根艺美术师。年9月,在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举办的第十三届根雕展中,他的作品《雪中梅》获金奖。年,漯河市舞阳县的王氏木雕被收入漯河市市级非遗名录,其传承人王敬民因精湛的技艺被业界称为“王一刀”。
王氏木雕,传承百年
据了解,他的曾祖父是清朝末年的一名木匠,当时主要是给家具雕花,其技艺精湛,形成了王氏木雕独特的风格。“年,我祖父带领王氏木雕的工匠们到西平县发展了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回到舞阳,继续发展王氏木雕。”王敬民说。
受家人影响,王敬民从小就喜欢木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家族手艺,年,17岁的王敬民只身一人到浙江省东阳市,拜木雕名家胡正团为师,系统学习木雕技艺。
木雕是一个细活儿,需要耐心和极强的专注力。王敬民说:“求学期间的生活单调而辛苦,却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每每雕到兴起,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有时候感到口渴,倒水的时候一看表,已经是凌晨了。”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敬民跟师傅学艺三年,木雕技艺日趋成熟,决定离开师傅,一展抱负。
理想虽然很美好,但成功的道路却充满坎坷和艰辛。
年,王敬民开始用木雕手艺养活自己。但那时国内木雕市场行情较差,他的作品销售不佳。迫于生活的压力,王敬民在20年时间内走遍浙江、广东、四川、上海、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地,边工作边访师拜友,博采众家之所长,提升技艺。
“那段时间主要是在各类工厂做木工活儿。”王敬民说,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木雕事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舞阳一位餐馆老板请他修复明清仿古家具。靠着这份工作,王敬民逐渐在家乡有了名气,也有了客户,收入渐渐稳定。之后,王敬民开始专注于木雕创作。年以来,他先后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漯河市源汇区成立了木雕工作室。
守正创新,取得佳绩
从事木雕30余年,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王敬民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擅长家具雕刻、仿古装修雕刻、工艺品雕刻、根雕创意设计雕刻等,其雕刻的梅花堪称一绝,一刀下去就有一刀的神韵。“一刀传神”是很多业内人士对王敬民的评价,让他获得了“王一刀”的名号。一些大型的木雕作品他两个月就能做好,简单的花鸟鱼虫一天时间就能完成。
王敬民说“文化的传承是一场接力跑,他一定握好手里的刻刀并把木雕技艺传承下去,让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赴一场诗词歌赋的盛宴(三十一)
求真篇
张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党史故事
高小安:舍生取义斗敌顽
创优篇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来自秦职芳华▼内容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张煦东排版:石静一
责编:刘英杰审核:苏燕华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