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细读篆刻学关于磨刀谈艺录

发布时间:2023/11/28 17:46:44   
篆刻离不开篆刻刀,但磨刀知识,却不属于篆刻技法的组成部分,所以邓散木先生把“磨刀”列在了“賸言”的第四部分:刻印之刀,必须时时保持锋利,方能刻画如意。如丁敬身之用铁钉刻,此或客游异地,未携工具,为人所嬲(读niǎo,纠缠之意)。乃以铁钉代刃,所谓偶然高兴,未可垂为常法也。可能是邓散木先生记忆有误,用铁钉刻印这件事,应当是吴昌硕大师的轶事,因为不论是传记,还是印谱,这方印都赫然在目,如图:(吴昌硕和他用钉子刻的印)这方“安吴朱砚涛收藏金石书画章”的印面是用铁打镌刻的,而边款是用剪刀刻就的。又如吴昌硕之圆杆钝刃,所谓自矜腕力,别立蹊径,究非正常,不足为训。吴昌硕的圆杆钝刀,历史闻名,钝刀刻印,刻石费力,腕力大才能运刀刻入石面形成笔画,对于一般篆刻人并不合适。另外,他的钝刀也是与他的“写意”印风以及“石鼓文”篆法相配套的,初学者更不能生搬硬套,觉得我买一把吴昌硕那样的刻刀,就解决了我的篆刻问题了。因为,实际上,吴昌硕的刻刀也不见得都是圆杆(因为圆杆不易把握入刀角度)。(吴昌硕用过的方杆刻刀)磨刀之法,用力宜均,刀口宜方,刀锋宜正,须将发就明处正视,其刀锋一线,介于刀身中间,毫无欹侧;侧视之,刀口两面平直,无偏颇不平或坟起处方可。要磨刀,先要确定磨好的刀是什么样子才行。第一个视角,就是正视:即正对刀锋,顺着刀杆的方向看。这个视角下,磨好的刀如图:(正视下在刀锋及刀身)磨好的刀,刀锋O必须是笔直的一条线,刀锋两侧的刀身A和B必须完全相等。第二个视角,即刀棱侧视的侧视图,此视角之下,刀身两侧的刀面横剖线,必须是笔直的两条线,不能能凸起或凹陷。(刀棱侧视图)其实还有第三个视角,即从刀面方向侧视刀身(也叫正视图),如图:(正视图下的篆刻刀)这个视角下,要注意刀锋是一条直线,要注意两个刀角的90度。一把磨好的篆刻刀,要从以上三个视角来判定是否达到了篆刻需求,这很重要。那么,实际上,我们的磨刀方法就是把刀往这个方向磨。磨刀时,横置其刀,使刀锋与砥石成平行线,以右手握定刀杆之上半部,伸左手食、中二指,擫(读yè,压)定刀杆之下半部,往返推曳,右手随左手为进退,左手则尽量保持其擫力之平均。推曳时,进须至砥石之彼端,退须至砥石之此端,必须大开大合,不宜局促方寸。推曳次数亦须两边相等,譬如刀之甲面推曳十次,则乙面亦如之。盖否则刀锋即易欹侧也。又刀不宜直磨,直磨则刀锋之两角必圆,失其锋锐矣。邓先生这里讲的磨刀方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很多时候,为了求得刀刃之平正锋利,磨刀时,只拖着刀向一个方向磨刀,磨砺的长度不一定非得大开大合,只要最终求得好的刀锋效果即可。最好的磨刀效果,就是要刀锋刀身达到上述图示的结果。平常说手工磨刀容易出问题,大多出在新手磨刀手不稳,容易产生力量偏差或角度偏差。所谓的老师傅磨刀,也不过是个“手熟”和掌握原理的问题,并不神秘。不过到了现代,磨刀越来越不成为问题了,因为市面上所售的篆刻刀,很多是免磨的,比如永字刀。而且市面有售定角磨刀器,只要挟定刀身,固定好角度,只用来回拖拉即可搞定磨刀问题。(市面所售定角磨刀器)至于磨刀石,能找到效果好的固然不错,即便找不到,现代工业化生产之后,也出现了较多的替代品,比如砂纸,比如金刚石磨盘、磨片,这些磨刀材料磨刀效果也非常好。(金刚石磨盘和磨片)对于初学者,我们建议买免磨的篆刻刀具,因为时间如此宝贵,不建议大家在磨刀上消磨时间,时代进步了,能不坐马车就不坐马车吧,因为有了更好、更快的交通工具。(之6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0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