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翡玉盛世汉八刀玉蝉与古典四大美人的一

发布时间:2023/2/22 5:28:47   

玉蝉这个东西恐怕是国人最为熟悉的玉器造形了,和大家一样,我对它最初的了解,也是古人放在逝者嘴里的敛葬品,同时也没少听马未都这种所谓专家讲述的“汉八刀就是一撇一捺,八字形雕刻刀工”的谬论。三十年前,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周末经常去当地的邮票公司寻宝,后来附近的街道里逐渐衍生出了最早期的文玩收藏品地摊,真货肯定没几件,但好在花样繁多,用来开阔眼界,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我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玉蝉,还不止一枚,作为一个穷学生,当时参玉自然没什么钱可以用来购买这些玩意儿,但这也并不防碍咱上手观察研究,看得多了,我也产生了两个疑问。汉白玉蝉,尺寸:63×29×11mm,估价:RMB,~,,成交价:RMB,其一是有的玉蝉块头儿实在太大,很难想像如何将半戳匕首大小的东西捅到人的嘴里去;其二是很多玉蝉的上面都有用于穿绳的孔洞,难道它们最初被制造出来的目的不是用于冥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见到的玉蝉赝品越来越多,想仅凭道听途说的那点信息,在市场上直接淘一件到代的真品,几乎不太可能的,于是转而开始查阅相关的典籍资料。这才基本颠覆了我原有的粗浅认知,蝉这个造形最早出现在七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中,不过在两汉以前,它多是被当作各种装饰品,给活人佩戴的。汉玉蝉(六件),尺寸:长7.5厘米,估价:HKD10,~20,,成交价:HKD59,例如带有牛鼻孔的多为小挂件,而上下直通,带有贯穿孔的,则多为帽子上的坠饰,也就是虞世南诗中所说的垂蕤(緌)。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貂蝉名字的来缘。(估计当年罗贯中创作这个人物时,也是直接借用了宫中掌管帽饰女官的名字。)

汉白玉蝉和玉塞(各一件),尺寸:高6.5厘米,

估价:HKD65,~75,,成交价:HKD76,

不仅早期的玉蝉很少用于口琀,而且从礼学典籍与考古发掘中都不难证实,先秦的口琀多以碎玉、小玉璧、玉茧等物,拌和着五谷充当。最早的琀蝉虽见于西周,但此后就极其少见了。红山文化玉蝉玉鸟,尺寸:玉蝉长12厘米;宽4.7厘米;玉鸟长2厘米;宽3厘米;,成交价:HKD,直到汉代,黄老之学在世俗文化中的兴起,蝉才被赋予了饮清露,死而复生的美好寓意,成为了口琀的主要形式,这一风俗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趋没落。今天我们见到的一些带有孔道的琀蝉真品,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出土之后,为了便于佩戴,后人二次加钻的,其二为汉人敛葬时,所用的本身就是早前的装饰品,这种情况在出土文物之中屡见不鲜。汉玉蝉,尺寸:长7厘米,估价:HKD60,~80,,成交价:HKD,而早在宋代,随着文化复苏与金石收藏热的兴起,人们就开始大量的仿制高古玉蝉了。其后的明清对此更是不遗余力,主要有相对厚重写实风格,以及片状的仿汉八刀风格两种类型。汉·白玉蝉,尺寸:高6.0厘米,估价:RMB70,~80,,成交价:RMB86,请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汉八刀”,专指玉雕匠师在充份地理解了“体是由点线面,在三维空间之中组合而成的,面与面的转折就是一条凸起或凹陷的线,线与线相交于一点”的理念之后,极致简练的造形手法,而并非是什么八字形的撇捺。一种原创雕刻了六千多年,此后又仿制了千余年的玉器造形,加之近现代的大量造假,如今若想准确地判定其年代又谈何容易呢?由宋到清的复刻,而今也称得上是老物件了吧?这么想着,我也并没有全然放弃拥有一枚汉蝉的念头,只是心态略微平和了一些,不再像此前那般的执着,见到不错的当代和田子玉仿品,只要价格合理,先买上一枚又何妨?剩下的,且交给缘份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