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介绍 >> 这家人8代从事皮影戏表演,已坚守300年
皮影戏是通过灯光照射影身产生影子表演的一门戏曲表演艺术,其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演奏和表演于一体。四川阆中川北皮影经过历史长河演变,已经成为四川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表演艺术项目。湖广填四川历史时期,阆中川北皮影从湖北来到嘉陵江畔,如今传承“阆中皮影”这个家族已经经历了8代人,走过了年的风雨路程。
目前第七代传承人王彪已经有52岁了,但仍旧在皮影的演绎事业上担起重任。经过其祖父王文坤的大胆创新,“阆中皮影”走上了民间表演艺术高峰,蜚声海内外。一门濒危的民间艺术,不依赖政府保护,不依靠企业赞助,却率先杀出重围,焕发生机,进而成为四川阆中市旅游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为第七代传承人,王彪在困顿中杀出重围、使差点断代的川北王皮影再放异彩。
随着湖广填四川,为了生计,皮影在当地日渐火热。王氏家族便吸纳川北“土皮影”之长,并将其融入表演及道具制作,逐渐形成独立门户的川北“阆中皮影”。
即便如今的工业快速发展,但对于做皮影来说,王氏家族还是坚持了多年手工雕刻这一方式。
表演间隙,几名年轻女性互相开着玩笑。多年前,川北皮影有个传统,那就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后来皮影传统发展遇到障碍,前任传承人便打破了这项规则。而小时候的王彪在耳濡目染中,爱上皮影是自然的事。爷爷王文坤见孙子领悟力好,便拿出一年时间,专门在家调教。为了让孙子接下衣钵,王文坤还专门请了川剧老师上门教王彪两兄弟学乐器和演唱。
雕刻皮影用的所有工具,光是雕刻刀就有数十种之多。
正在后台表演中的皮影戏。几百年来,由于艺人们不断将外来皮影技艺和其它表演艺术之所长收蓄融汇于川北皮影中,从而使川北皮影逐渐显得精美漂亮,风格独具。
王彪的孙子挤进了演出场地,观摩父亲、爷爷的表演。早在年底,王彪兄弟就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招了20多个学员脱产学皮影,不仅包吃包住,每个月还发元工资。不料7个月后,学生们纷纷离开,只有两人留下。
舞台后,一片狭小的空间,表演艺术者就在这里伴随着音乐声,将皮影的魅力传递给了舞台前方的观众。
王彪正在赶制一件皮影作品。年,阆中川北皮影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艺30多年的王彪也成为了传承人。
舞台后,一片狭小的空间,表演艺术者就在这里伴随着音乐声,将皮影的魅力传递给了舞台前方的观众。
让王彪感到欣慰的是,王皮影如今已有了第八代传人——王彪的儿子王小兵。此外,两位“90后”传承人——王访的一双儿女,也加入到了传承王皮影的队伍。“王皮影后继有人,爷爷泉下有知一定很欣慰。”王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