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非遗印记之琅琊古郡临沂剪纸
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古时候叫做琅琊郡,临沂市就是号称“山东小延安”的沂蒙山区。沂蒙山区,是以临沂市为中心,地处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的黄河流域下游,在我国历史上,曾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哺育出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诸葛亮,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刘勰,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等,为我们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以血肉之躯创建了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数百万优秀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同日寇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争,这是近沂蒙现代史上光辉壮丽的篇章。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在创造革命文艺作品的同时,创造了一些具有新内容的民间工艺品,这是中国各个革命老区民间工艺的一个共同特征,应当引起研究者们的正视。
剪纸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这里盛传着一项琅琊剪纸文化,在传统民间艺术中,剪纸可谓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了,一张纸,一把剪刀,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最常见的就是结婚时剪的大红“囍”字。琅琊剪纸年3月被山东省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沂的民间剪纸比较普遍,很多地方都有剪纸的传统和习惯,这些剪纸设计美观,工艺精湛。节日之时,喜庆之日,都用五颜六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用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费县的剪纸品种多、花样全,主要有:喜花,多是结婚时用,大红纸剪成的喜、福等图案;饼花,姑娘出嫁时带往婆家饼上盖的花;灯花,新娘带往婆家灯罩上盖的花;窗花,新房或节日期间装饰窗户的花,这个最为流行;鞋花,鞋面上的绣花底样;枕头绣花,成对的两头的花样不重复;还有荷包花、帽花、肚兜花、手帕花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喜庆,带来了乐趣。
一纸一刀一世界,巧手妙剪锦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