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剪纸面塑画木版年
双减”政策后的首个寒假,辖区孩子们的“空闲”时间拿什么来填充?街道又如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自寒假开启以来,二七新村街道主动“跨前一步”,联合“聚青春公益行”志愿服务发展平台,发挥资源优势,邀请非遗专业老师根据辖区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剪纸、国画、面塑、木板年画、糖画等“非遗迎新年”系列活动的方式,送“课”进社区,助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
非遗迎新年
之巧手剪纸
“吉祥虎”“如意虎”“红双喜”……1月17日下午,街道邀请剪纸非遗传承人为辖区青少年带来非遗迎新年“巧手剪纸”活动。活动中,非遗老师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剪纸的流程和技巧,用一把剪刀勾画纷繁复杂的纸上世界,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组合,喜怒哀乐鱼跃纸上。
非遗迎新年
之“木版年画”纳福迎祥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1月18日上午,非遗传承人王涛现场教授青少年木版年画的制作。活动首先通过小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木板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带领青少年由浅入深的掌握漏版制作法和纸质版制作法,让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非遗迎新年
之五谷杂粮拼图画
五谷杂粮画作为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通过打稿、构思着色、上胶、拼粘谷物和修饰五个环节再使用特殊工艺处理,就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活动中,青少年在了解了五谷画的由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黄豆、红豆、绿豆、黑米、玉米等十多种谷物,相互合作、一起动手,认真创造五谷粮食画。
非遗迎新年
之走进非遗面塑趣韵
一团五彩面、一把刻刀,凝神静气、指尖翻飞,熟练地揉、搓、捏……一会儿工夫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老虎诞生了。虎年将至,面塑手艺人带领辖区青少年通过手工搓捏塑造色彩明快、憨态可掬的老虎手工艺品,让青少年们重拾传统文化。
非遗迎新年
之共享“甜蜜”时光
一个制作糖画的案台,一把勺子,一块铝板,一口锅,糖料在老师的手中“活”了起来。街道组织开展了“传承民俗文化,共享甜蜜时光”糖画活动,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糖画的来源和典故,现场演示了糖画制作手法,随后大家在糖画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舀出糖浆,以勺为笔,以糖为墨,“浇”出羽毛、眼睛、鼻子……各式各样的图案逐渐成形。
非遗迎新年
之绘国画
1月21日,街道开展非遗迎新年“岁寒知雅意,花鸟绘冬安”国画活动。活动现场,老师首先向青少年展示了已完成的国画作品,随后从握笔、用墨调色、线条的用法等方面介绍国画基础知识,并通过口诀的方式使大家掌握绘画技巧,协助孩子们完成了一幅“樱桃”作品。
将非遗带进社区、走进青少年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接下来,二七新村街道将继续发挥辖区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不断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融媒特派员:董琦琦
原标题:《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剪纸、面塑、画、木版年画……这个寒假二七孩子这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