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温州乐清书苑文化季打造多维新文化态势

发布时间:2023/6/15 5:34:51   

在温州乐清书苑里,除了阅读,还可以享受多种文化的体验。近日,由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为期两周的“强国复兴有我”——乐清书苑文化季活动在乐清各公共书苑举行。戏曲、真人图书馆、朗诵会、篝火互动、非遗创作、综合文艺演出、民乐演奏……几十场多彩文化活动点亮夏日生活的美好,让人意犹未尽。书香缕缕的书苑“变身”成为全域共享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型文化空间,带给当地市民诸多品质文化体验,收获满满幸福感。

打造“书苑+展演”新模式

日前,乐清书苑文化季的首个戏曲综艺专场,唱响古色古香的西岑书苑。二胡独奏《战马奔腾》、唢呐独奏《乡音美》、折子戏《吕布与貂蝉·小宴》和《白蛇传·断桥》、越剧清唱《红楼梦·金玉良缘》和《梁祝·十八相送》等经典乐曲和越剧片段精彩呈现,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夏夜悦音享受。

西岑书苑位于乐清老城区,在此进行越剧演出,中老年群众基础更佳。当晚的演出也得到了更多青年观众和小朋友的喜爱,许多市民在开演前两小时就来排队等待入场。近些年,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排演了《王十朋》《柳市故事》《章纶》等优秀越剧剧目,让更多年轻观众也感受到了越剧的独特魅力。当晚的演出还特意设计了互动环节,邀请观众上台跟专业越剧演员学习动作、身姿等,让更多群众在体验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薪火相传续生机,乐清近些年积极拓展越剧的传承发展之路。8月15日,乐清书苑文化季——少儿越剧专场在乐清市城东街道望港书苑外东运河公园小广场举行,《天女散花》《西湖山水还依旧》《窦娥冤》等十几个越剧经典唱段,在越剧小演员们声情并茂、悦音绕耳的演唱下,观看演出的群众感到惊喜不已。“我本人很喜欢《红楼梦》,今晚在逛公园的过程中听到了《红楼梦·葬花》的选段,小女孩虽然年龄不大,整个表演却老练,让人印象深刻,孩子们专业的演出让人看到了乐清越剧的未来。”市民陈莹说。

除了越剧演出,在两周的文化季中,各类综艺演出轮番上演,开启了“书苑+展演”的新模式,打通艺术边界,丰富群众品质文化生活。

“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唐宫夜宴》的表演,好惊喜!”三年级的林姿汝的爱好是舞蹈,在看过河南电视台春晚后,就对这个舞蹈痴迷不已,没料在乐清看到了“复刻”版。“我也想学会这支舞。”小林高兴地跟妈妈说。近日,公共书苑文化季“艺起演”文艺专场在望港书苑上演,舞蹈、歌曲、折子戏、旗袍走秀、吉他弹唱……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而在同天晚上,清和书苑里也飘出悠扬的乐声。“艺起乐”民乐专场吸引了众多市民静静欣赏。二胡、笛子、笙、箫、扬琴、中阮等乐器或组合或独奏,演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民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享受,乐清的民乐氛围很好,希望这样的演出能更多一些,让更多人感受到民乐的魅力。”现场听众郑先生告诉记者。

鼓声阵阵开启文化季。梁琳摄

开启“书苑+非遗”新潮流

“刻得再细致一些,尽量不要让线条断开,否则作品就会有瑕疵了。”近日,在望港书苑进行的非遗小课堂——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剪纸),小朋友们拿上刻刀,体验了一把乐清细纹刻纸的制作方法。

温州市级非遗传承人郑梅贞当天为孩子们特意设计了图案,一只海豚在浪花翻飞的望港书苑上游动,象征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近些年,随着非遗文化走进课堂、社区,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郑梅贞说,但“纸上谈兵”的理论远不如这样的体验来得直接,也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常态化举办。据悉,在文化季开展的两周,乐清童谣、米塑、蓝夹缬等非遗小课堂陆续与市民见面,以体验课的方式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最近,望港书苑人气颇旺,除了来书苑看书的市民,还有一部分市民是来逛非遗文化市集的。市集有它独特的魅力,除了可吃可玩外,还有许多新奇的好玩意。小朋友们对乐清首饰龙摊位上一摇就能转动的袖珍戏台、迷你水车等尤感兴趣,又能玩又能吃的糖画摊位前排着长队,成了最热门的摊位。市民徐女士在乐清黄杨木雕摊位前买了一个用黄杨木制作的茶荷,木质纹路清晰,样子精美。“一直想买一个好看的茶荷,来逛非遗市集碰上了。”她说。

在雁荡毛峰摊位上,冷泡茶引起了许多市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