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中国最后压寨夫人杨炳莲容貌被还原18岁,
杨炳莲
解放前夕,国民党为了阻挠我军解放大西南,不惜花重金收买当地的土匪流寇,让这些“土皇帝”们成立所谓的“反共复兴基地”。
其中有一个被称作“湘西魔王”的土匪头子,名叫张平。此人在当地恶贯满盈,当时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谣:“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就是这么一位“魔王”,却有一位明媒正娶的压寨夫人,这位压寨夫人也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她就是杨炳莲。
充满戏剧性的是,张平一生杀人如麻,而杨炳莲一生却行善无数,甚至最终因行善而死里逃生。
“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张平原名张大治,年出生于湘西古丈张家坨的一处地主家庭,家里光是水田就多达60多亩。
虽然生活富足,但张平的童年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一辈子都在考取功名,却始终没有考中过。在张平年幼的时候,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最终吞服鸦片自杀。
父亲死后,母亲经常被爷爷欺凌,最终逼不得已抛下了张平,因此张平基本上就是由爷爷带大的。
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张平的性格逐渐变得暴戾乖张。遇到不如意的事,他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拳脚相加。
读书时,他因为先生的一句批评比较刺耳,直接拿起砚台向先生头上狠狠砸去。
5岁娶了第一任老婆后,张平的性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他只要看妻子不顺眼,就会没来由地对妻子拳脚相向。
婚后第二年,张平用00多块大洋买了一支步枪。7岁时,张平靠着家中势力成为了当地团防局副局长。上任没多久他就把局长给赶跑了,将整个团防局收入囊中。
团防局本质上就是地主阶级反动武装的指挥机关,因此张平平日里的工作并不是保境安民,而是鱼肉乡里。
他经常以“剿共”为名,干着烧杀掳掠、欺男霸女的勾当,俨然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
当了5年团防局局长后,张平觉得乡里已经没有什么“乐趣”了,便想趁着乱世谋求更大的权利。
经人介绍,张平给国民党28师的旅长舒安卿当副官,准备有朝一日当上国军的司令。
明媒正娶的“压寨夫人”
年,张平随部驻扎在永绥一带“剿共”,在永绥县城,他偶然遇到了一位明眸皓齿、端庄娟丽的年轻女子,这名女子就是杨炳莲。
杨炳莲家在永绥开了一家杂货店,张平隔一两天就会到店里买一根针或者一根线,而且每次都会付一枚银元。
不久,张平满面桃花地再次来到杂货店。他这次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提亲的。
得知对方来意后,杨炳莲的父亲大喜过望,那个年代能和“军爷”攀上关系,家里自然是更有保障了。
一个月后,双方挑了一个良辰吉日,29岁的张平将6岁的杨炳莲娶进家中。
后来杨炳莲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张平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受不了张平的终日虐待,在生下一女后便服毒自尽了。第二任妻子同样时常被家暴,最终甚至连孩子都没生就逃跑了。
可能是因为杨炳莲不仅样貌出众,而且善良贤惠的原因,婚后将近一年里,张平甚至几乎没有骂过杨炳莲,每天把她当宝贝捧在手心里。
年,张平要跟随部队到宁波抗日,为了杨炳莲的安全,张平将她安置在了自己老家张家坨,派人帮忙照顾。
两年后,张平从前线回到了老家,当初的人部队,此时只剩下了他和一个外号为“李疤子”的男人。
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后,张平觉得还是在老家当“土皇帝”更舒服,于是,他通过关系谋得了古丈县警察局中队长一职。
当了中队长后,张平又开始在当地为非作歹。他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工资,而是两头吃。
对内他虚报警察人数吃空饷,对外他对各个旅社的住客每晚征收文的“户口税”。
此外他还大搞黑吃黑,以抽壮丁、禁烟禁赌为名大发横财,并且挑拨各个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渔翁得利。
不得不说,张平虽然恶贯满盈,却是个“恋家的人”。即便县城离家有点远,但张平有事没事就从县城往家跑,还都是等天黑了才敲门进屋。
一向心善的杨炳莲对张平有些心疼,劝他不用这么频繁地两头跑,不能耽误了工作。
可张平却半开玩笑地问杨炳莲:“你就不怕我在外面找别的女人?”话虽这么说,但杨炳莲心里清楚丈夫在想什么:“他是看我忠不忠心,有没有找野男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发现张平有时回来早了天还没黑,非要偷偷摸摸在外面溜达到天黑才回家。
不过张平这种“忙碌”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当地百姓被他折腾得怨声载道,甚至黑白两道都看他不顺眼。
当不上司令就当草寇王
年0月,当地有人把张平的种种罪行报告给了永顺专署,永顺专署随即撤掉了张平的职位,并对他发布了通缉令。
此时张平就像一只过街老鼠,他连忙带上妻儿和“李疤子”等心腹,躲到李家洞附近。
张平当初参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混个司令,可结果小命差点都交代了。本来准备回来继续做“土皇帝”,可如今却混得家都回不了。
他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一咬牙,当不上司令就当草寇王得了!为此,他还制定了一套落草为寇的计划:
首先,他带着28名弟兄拜把子,手下聚集了上百名人和枪。接着,他们找了一处悬崖峭壁上的山洞,在那搭建木屋作为基地。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派人下山打家劫舍和拦路抢劫“混口饭吃”。
不过没多久,张平发现兵荒马乱的当土匪也不容易,他从普通老百姓身上抢不到多少钱,隔三岔五还要躲避军队,日子过得实在憋屈。
想了想,他觉得还是得混个“编制”才行。因此他开始给古丈县的国民党送鸦片,不分官职大小人人有份。
年,大肆行贿的张平终于获得了国民党的认可,从土匪流寇转型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国民党党员。次年,张平当上了古丈自卫团副司令,阴差阳错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有了国民党身份后,张平变得更加耀武扬威,虽说是“副司令”,可张平本质上还是土匪,后来当了古丈县长后更是嚣张跋扈,过着土匪、地主、恶霸“三位一体”的生活。
在外他特别喜欢骑着一匹高头骏马横冲直撞,在家里,张平不允许佣人们喊自己老爷,统统都得称呼他“司令”。同时他还在家中添了大量佣人,甚至平常养狗喂鸟都分别有专人负责。
养这么多佣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张平这人不差钱,因为他的钱都是靠杀人放火抢来的。
据统计,张平在古丈、沅陵等六个乡里,屠杀了人,烧毁了47栋房屋,其中甚至有一家七口被灭门,连族人也被张平杀光了,张平也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湘西魔王”。
丈夫缺德,妻子积德
张平做得最绝的,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在当地大规模种植鸦片。在张平的逼迫下,当地不少百姓都不得不把耕地拿出来种鸦片。
很快,张平就积累了大量鸦片,他家甚至还存了好几大缸的鸦片作为“积蓄”。
由于国民党贪腐横行,鸦片在他们内部甚至替代了货币,成为了一种硬通货。张平不光靠鸦片拉拢国民党官员,还用鸦片换了不少军火。
《新乌龙山剿匪记》
这些军火张平自己消化不完,他便又想了个阴损的主意,将一些质量不太过关的枪高价卖给百姓,美其名曰“自卫枪”,要求家家户户必须买,不买的就会被他手下的土匪谋财害命。
发现百姓还有油水可榨的张平,就颁布了一系列苛税:人头税、出谷税、存谷税、土地捐,碉堡捐、子弹捐.....
与张平截然相反的是,杨炳莲平日里为人和善且闲适,她在家里憋得闷,就出去遛遛狗、打打牌,实在闲得慌也会去戏园子里听戏。
对于一些穷苦百姓,她也经常会伸出援手,给他们送去衣物或者食物,有时也会帮一些老乡照看家里的老人孩子。
张平平常收的一些税,杨炳莲也会想办法帮穷苦人家躲过去。杨炳莲一向厌恶的鸦片税,杨炳莲会偷偷给交不足的村民发假凭证,如果张平派人来要,就能拿出来躲灾。
如果说张平是“活阎王”的话,那么杨炳莲肯定就是“活菩萨”了。两口子一个缺德、一个积德,互相井水不犯河水。
杨炳莲之所以广行善举,除了发自内心的善良外,也是为了给丈夫积点阴德。虽然她没有亲眼见过张平杀人,但张平的恶名早已传到了杨炳莲的耳中。
“湘西剿匪记”
年,蒋介石为了拖延人民解放军的步伐,不惜用高官厚禄拉拢各地土匪流寇,张平这个“魔王”也被任命为国军暂编第师少将师长。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张平这下算是真把老蒋当大腿抱了,铁了心要跟我党作对。在开国典礼当天,张平甚至还在酉水河袭击了我军的运输船队,向老蒋表忠心。
即便他再怎么嚣张,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早在九月下旬,我军就已经派出第47军,第38军4师,第46军36师,共计4万人挺进湘西剿匪。
《湘西剿匪记》
当我军杀到他活动的区域后,“湘西魔王”忙不迭地下山投降。可当我军前脚刚走,他这边又按照国民党的指示,依托地理环境设置了三道易守难攻的防线,准备负隅顽抗。
同时,他还逼迫每家每户必须出劳力上山“协防”,谁家不出人谁家就绝户。当筹集了多人和多杆枪后,张平组建了一支“湘西反共救国军”。
年3月3日,我党湘西行署和湘西军区发布了对张平的通缉令:“凡我军民须协力同心,铲除此一湘西人民之大祸害。”
紧接着,我军兵分三路围攻张平的老巢李家洞,次日便突破了张平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线,歼敌数百人,匪首张平等人作鸟兽散。
侥幸活命的张平,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他让杨炳莲带着8个孩子悄悄回娘家或者张家坨,等风头过去,自己就会去找他们。
从4月开始,张平麾下的支队长们就陆陆续续带手下逃跑或者投降,到了7月初,张平已经成了光杆司令了。
7月0日清晨,张平和往常一样变装下山,准备找点吃的。结果没成想,在路上被一个4岁的小男孩张学诗识破了伪装。
很快,山穷水尽的张平被我军兵分三路包围,于石门寨的山沟里被击毙。
次日,当地百姓将张平的尸体拉到集市枭首示众,百姓们对“湘西魔王”张平的下场拍手称快,甚至张平的旧部也承认是罪有应得。
善恶终有报
和张平分别后,杨炳莲并没有回到娘家,而是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张平的老家张家坨。虽然张平在这里臭名远扬,但是杨炳莲却因为经常行善,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这里甚至比娘家还安全。
几个月后,杨炳莲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张平死了!张平死了!”
她心里咯噔一下,情不自禁留下绝望的泪水。一边哭,一边喃喃自语道:“他太蠢了,被国民党给骗了,要是不当那个师长就好了......”
张平死后,当地百姓并没有找机会报复杨炳莲和孩子们,反倒格外同情他们,平日里也对他们一家提供了诸多帮助,甚至还救了杨炳莲一命。
大土匪向俊家被公审的时候,杨炳莲由于是“土匪婆子”,也被抓走接受公审。当亲眼目睹向俊家被执行死刑后,杨炳莲觉得下一个就是自己了,心里对孩子们有诸多内疚和不放心。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枪毙完向俊家后,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亲自过来给她松了绑。正当她疑惑不解的时候,工作人员对她温和地嘱咐道:
“据群众反映,你为人忠厚,从没干过坏事,还经常帮助老百姓。政府对你宽大处理,放你回家,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此后,杨炳莲带着孩子在李家洞安家定居,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慢慢把孩子们都拉扯大。并且此后她并没有再嫁,为张平守寡64年。
到了晚年时,杨炳莲基本上每日都会坐在织布机前,纺织各种花纹图案的布匹。这既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营生。她织的布好看又耐用,在当地卖得非常好。
除了织布外,她有时也会接待一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些客人大多是来采访“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的记者。
当记者亲眼见到杨炳莲后,都对杨炳莲的容貌赞叹不已。即便杨炳莲已经90多岁,脸上出现了不少皱纹,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让人们愈发好奇,杨炳莲老人年轻时究竟有多美?以至于能够抵挡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
带着这种疑问,有人请专业人士对杨炳莲晚年的照片进行技术还原,希望能一睹她年轻时的容颜。
还原后人们发现,8岁时的杨炳莲长着一张鹅蛋脸,双眼皮而且明眸皓齿,让人感觉格外亲切,可谓是人美心善,也难怪张平对她宠爱有加。
很快,杨炳莲的还原图就被上传到了社交平台,引起无数网友热议。大家既对杨炳莲的美貌表示惊叹,也对她一生行善助人致以崇高敬意。此后,前来拜访杨炳莲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
杨炳莲老人并没有因为被打扰而心烦,只要有人来看她,她就会热情地接待对方,并且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从不看重名利的她,接受采访也只是因为她乐于助人。
年,一生行善积德的杨炳莲离开人世,享年95岁。当地百姓得知了她逝世的消息后,都对失去了这么一位好邻居、好朋友、大恩人而悲痛不已。
杨炳莲的一生,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她作为“湘西魔王”张平最宠爱的妻子,却并没有跟着丈夫走上那条不归路,反倒积极行善,成为深受当地敬重的善人,最终“种善因,得善果”。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