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发展 >> 冷旭的书法篆刻最具自由精神最能体现画家
冷旭,现任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委会委员、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首届“四个一批”文艺人才、辽宁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协理事、篆刻艺委会副主任、太阳石印社社长。
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和国际交流展,并屡获大奖。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年中国百杰画家”、“辽宁省优秀书法家”、“十百千人才工程”十人层次学科带头人、以及“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年《无言的故乡》获“辽宁省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一等奖;《故土》入选“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年获“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山村记事》获“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年《太行风骨》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情系故土》入选“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鱼水情”全国首届双拥书画艺术展一等奖。作品《天高地厚》入选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综观冷旭山水画,最能在艺术趣味上展现他个性和特点的是他的笔墨。冷旭比较推崇黄宾虹,在黄宾虹山水画里,笔墨这一传统精要至古至新、至主观化至客观化、至情感化至形式化,意蕴与形式臻于高度的默契。他一手抓住了笔墨精神,又一手抓住了造化神韵。在表现上他是一反传统的,但是他也就更好地承袭了传统。树与房屋——自然形象与笔墨——绘画形式两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合。
从一定意义上说,冷旭的山水画所达到的精神层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书法性笔墨和篆刻刀味所提供的。他的山水画中的书法性笔墨和篆刻刀味体现在两个方面,或换言之,有两种现实方式:其一是引篆刻的形式构成和审美特质进入绘画,使之成为绘画的语言和手段,变“画画”为“写画”,在这方面,吴昌硕最为典型。其二是在作品中用红点来深化题旨的作用。二者相比,前者是内在的,后者是外在的,而冷旭则是内在与外在的双向圆成。
具体而言,冷旭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皴法的程式壁垒,以书法篆刻中最具自由精神、最能体现画家情感和个性的书法和篆刻作画,变篆刻为“画法”;创造戛戛独造的语言和符号。画上景物雄浑的气象,相互映发,使之成为画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使得冷旭的山水画在形式构成上有着强烈的、视觉化取向的现代风貌和现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