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市场 >> 海珠这5个上榜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
10月12日,广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8项。确认龙形拳、龙舟龙头制作技艺、素馨花传说、越秀山故事、粤语相声、广府传统婚礼习俗、烧卖、肠粉、盆菜、白切鸡、云吞面、竹升面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技艺类25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4项,民俗类4项,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舞蹈类2项,传统医药类2项,曲艺类1项。
其中,海珠区素馨花传说、广式盆菜制作技艺、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剪纸(海珠)、夏桑菊制作技艺共5个项目入选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已有千年历史的素馨花传说
过节必备的广式大盆菜
清热解毒饮夏桑菊
海珠区这些非遗项目
你了解多少?
素馨花传说
素馨花传说是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一带,相传为纪念南汉时期宫娥素馨而产生的岭南民间传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广东新语》和《广群芳谱》等古籍中皆有记载。素馨花传说以明德惟馨、淡泊明志、追求真善美的主题在民间深受喜爱,赋予素馨花纯洁尚简、素雅大方的形象,寄托了岭南儿女的浓厚情思及乡思,展现率真天然、务实求真、崇尚内在美与外在美结合的广府文化内涵。如今,在海珠区庄头公园内屹立一座素馨花姑娘雕像。
剪纸(海珠)
剪纸,古时又称“剪彩”,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并用作生活装饰和活动用品的一种民间工艺,在广州主要分布在海珠区、增城区。海珠区剪纸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常用的制作方法分为剪和刻,另有剪刻结合、折剪结合和剪绘结合三种独特的技法。
广式盆菜制作
广式大盆菜(一品天香)制作技艺是将各式食材以煮、炸、煎、焖、烧、蒸等粤菜烹饪技法进行烹饪,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叠放于大盆中的一种传统美食制备技艺。盆菜作为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在节日庆典、亲友欢聚等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寓意团结安乐,是联络亲友情感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
为广式大盆菜(一品天香)浇上熬制完成的鲜汤
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
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是以爆、炒、炆、煲、滚等粤菜烹饪技法,将羊肉及配料食材加入秘制酱料精制成佳肴的一种传统美食制作方法。粤式羊肉煲因加入鲫鱼、羊骨熬制之鲜汤,羊肉焾滑、鲜而不膻,再佐以秘制九味酱,使羊肉咸鲜而甘香,富有层次感。现主要分布于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等地。
夏桑菊制作技艺
夏桑菊制作技艺源自清代《温病条辨》中记录的古方“桑菊饮”,因可治疗温病而扎根岭南,后由岭南医者巧用理法方药之术,通过药材加减化裁对“桑菊饮”进行改良,发展为夏桑菊制剂。夏桑菊组方药食同用、安全有效、四季皆宜,春夏祛湿去热而不伤正气,秋冬防燥润肺而不伤阴津。夏桑菊制作技艺是以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为原料,经选材、配伍、浸润、煎煮等工序,制成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中成药的制剂方法。
夏桑菊三味主要药材
本批项目名录有何亮点?
跟着G仔一起了解
项目总量与新增项目
均为历年之最
项目总量和新增项目均为历年之最,48个项目中新增项目42个,扩展项目6个。项目门类也十分齐全,除了传统戏剧类和传统音乐类外,本批项目涵盖非遗十大门类中的八大类,较之以往,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项目名录。
项目名录涵盖广州11区
本次名录覆盖面广。广州11区均有项目进入名录。项目质量上,名录更是体现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更加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更加突显、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大众实践项目获广泛认可等特点。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熊氏易筋经、龙形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东醒狮,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都是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的重要载体。这些项目得到扩充,充分体现了粤港澳三地同宗同源。而剪纸、竹编、龙舞等项目则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依托。岭南文化特色方面,素馨花传说、夏桑菊、越秀山故事、粤语相声、广钟、通草画等与广州城市印象紧密相连,将成为典型的城市文化符号。
推动濒危项目得到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非遗项目名录也推动不少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如广府传统婚礼习俗充分阐释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流传于广府地区且具备鲜明广府特色的最重要的人生礼俗之一,尤以大妗姐为特色。广府宴席礼俗则重新梳理了粤菜师爷礼仪的源流和谱系。这些急需保护的项目通过申报,可以促进传统习俗在当代生活中的保护传承。
盆菜、羊肉煲、白切鸡等
饮食项目获推荐最多
此次名录中,还有不少大众实践项目获广泛认可,其中,饮食项目是本次推荐最多的项目,烧卖、肠粉、盆菜、白切鸡、云吞面、竹升面、牛杂、广式甜品、老婆饼等项目成为“食在广州”的最佳注脚,也是提振消费活跃市场的重要内容。通过认定饮食项目,将引导社会各界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