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仅仅是收藏一件器物,更多的是收藏一段过往,收藏一种文化。玉本身只是自然界的一种矿物,本身无任何意义,但人类根据其特征,赋予其含义,形成玉文化。而就全球看来,玉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在我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玉”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是所有美好品行的象征。玉被中国人看做贴身之物,日常把玩,所以玉的雕刻手法与各个时代的文化最贴近的。而在我国玉器中以汉代玉为贵,其雕刻手法“汉八刀”更是为世人赞叹,今天我们就摆谈摆谈汉八刀。玉器类型可大致分为简普和繁琐两个阶段。宋朝以后,工艺发展,玉器雕刻手法开始繁琐,特别是明清时期古玉更加相对繁杂。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受限于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的因素的影响,无论是雕刻,还是绘画,都透露出一种古朴大气的艺术风格。汉代玉佩的样式,一般用寥寥数刀便勾勒出器物的形状,显得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这种雕刻手法,后人称之为“汉八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就要与笔者争论了,因为在汉代玉器中几乎没有八刀完成的作品。其实“八”这个字如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三”,都不是确指,而只是指一个概述,具象的给大家一个概念,形容其少。这一道理说起来不算深奥,多数玩玉的朋友和专家大都能懂。他们也讲,这个并非确指的“八”,是用来说明汉代玉器的刀法工艺简古自然,也说明其雕刻刀法的精湛。汉朝距今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朝代的更替中,流传下来的汉代玉器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从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而墓葬中的古玉表面会沉淀一种沁色,这是鉴别古玉的一个窍门。一般来说古玉上的沁色,是因为玉器长期埋在土中,通过本身微量元素与土中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颜色变化。同时由于埋藏地域的土质不同,埋藏时间长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尽相同,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清代的陈原心在《玉纪》中,对玉器的沁色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色受沁之源难以深考,总名之曰十三彩”。汉代玉器造型古朴自然,刀法熟练流畅,其雕刻手法早已失传,模仿不易。同时因为年代长久,其沁色早由皮入骨。能流传下来和作为那个时代陪葬品的无不都是精品。所以只要你对汉代玉器有所了解,加上仔细斟酌,买到仿制品的机率会降低很多。不过可惜在流传之品甚少,淘到的可能无异于大海捞针。(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见谅,在此十分感谢提出意见的诸位。如果您对收藏有什么独家心得,请留言我们共同探讨。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我们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