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QC小组活动如何回归小实活新初心人
推进QC小组活动是持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省局(公司)的精心组织下,QC小组活动为全系统创新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QC小组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近日,省局(公司)系统第十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交流培训班指出,推动全系统QC工作再上新水平,要真正回归QC小组活动“小实活新”的初心。“小实活新”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回归“小实活新”的初心?针对目前QC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本期“观点”与您共同探讨。
——编者
内涵解读之小
“小”处着眼见真章
周生强
近年来,烟草行业的QC小组活动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各种以QC小组活动为载体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QC小组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QC小组活动具有“小”的特点。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为做小课题、小项目,而这一特点也跟QC小组活动的诞生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QC小组活动起源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一些企业开始对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并成立了名为“现场质量管理研讨会”的组织,后正式更名为QC小组。可以说,QC小组活动的初衷就是解决工厂流水线上的小问题、小缺陷,所以“小”可以说是QC小组活动的基础。
近几十年的QC小组活动,一直遵循着这一根本特点开展,但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近几年,QC小组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大课题,设定的目标过大过深,诸如“某某平台研发”“某某系统迭代”之类,将QC小组活动中遇到的核心技术难题进行“外包”,这其实已经违背了QC小组活动的群众性初心。
那么,在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如何规避这些“高大上”的雷区?
突出选题把关。在课题选择上,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准线”的原则,即选择课题首先需要圈定范围,不是本QC小组工作范围内的问题,不建议进行研究。在选题过程中,要充分考量本小组成员的活动能力,面对超过能力范畴的问题,可暂时搁置,待小组成员通过学习获得相应能力后,再进行相关研究。总之,只有在选题上严格把关,才能使课题更符合工作实际,发挥应有作用。
突出基层参与。只有基层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深挖一线工作各个环节中具体的、可量化的提质增效的潜力点,这样一来,QC小组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小处着眼、在小处落地。围绕基层全员参与,可从素质提升和轮岗交流入手,加大对QC小组活动工具、程序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逐步奠定基层创新的人才基础;开展“基层员工大轮岗”活动,让基层员工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不断丰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QC小组活动是需要广泛参与的群众舞台,而非企业精英的个人秀场。聚焦“小”字、做好“小”事,才能保持其长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小而精”“小而强”。
(郓城县局)
内涵解读之活
保持活力凝聚众智
王伟
注重管理细节,是保证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件雕品,管理就如刻刀,管理的不断进步是对企业的生动雕琢。在众多的管理方式中,QC小组活动是让管理细节充满活力的那一把刻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每个环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雕像的栩栩如生需要细节的精细雕琢,QC小组活动于企业管理,执行的就是精致改善。
实践证明,开展活力充沛的QC小组活动,实现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质循环,是防止管理碎片化和短期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持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更是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针对现场、服务、管理、攻关的问题解决型活动,还是追求卓越、探求新品的创新型活动,都能以灵活的组织形式、灵活的人员架构、灵活的课题选择、灵活的攻关模式,来取得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效果。可见,开展QC小组活动需要保持一个“活”字,调动全员参与热情,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才能推动QC小组在基层蓬勃生长,推动QC小组活动在基层遍地开花。
以更加完善的规范、激励机制,激活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的热情。对于企业的流程创新、岗位改善、服务改进,QC小组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要通过发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效应,使员工认识到,QC小组活动是集众智、用众力的平台,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去发挥能力和才智;要通过引导基层养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巩固QC小组的群众基础,进而激发全员参与QC小组活动的意愿,保持QC小组活动的澎湃活力。
更加注重推崇创新,确保QC小组活动更富效率、更具活力。聚焦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领域,将QC小组活动与日常工作深度关联,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高QC课题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敢于在实践中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畅通QC成果的应用渠道,充分发挥其补长工作短板的效用。同时,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促进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单位间脑力结对、智慧帮扶,以知识共享的“传帮带”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使源于基层、用于一线的QC活动成果更具活力,成为群策群力提高管理质效的智力高地。
内涵解读之实
成果落地应实打实
崔于钦
QC小组活动是基层创新的源泉,是推动全员精益思维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可以为企业创新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揆诸现实,在推进QC小组活动开展中,有的QC小组在课题选择上“为创新而创新”,将功夫用在QC成果报告求“花样”、搞“包装”上,最终形成的QC成果看似高端大气,实则中看不中用,没有推广应用价值,也就失去了QC小组活动开展的意义。
QC成果的研究,关键要转化为实际成效。实现QC小组活动功效最大化,需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QC小组活动的精神实质,在QC小组活动的内核上求真解,在QC小组活动的外延上求突破,确保活动开展实打实、选取课题实打实、改进措施实打实,如此最终形成的QC成果,方能实打实地落地推广应用。
活动开展实打实,就是要把QC小组活动作为促进精益管理、创新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杜绝QC成果报告越来越高大上、过程越来越复杂,有些技术超出了小组能力范围,产出的成果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主管部门应做好课题立项审核把关和课题实施督导,必要时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成果的过程管控,引导QC小组先扎扎实实开展活动再寻求创新突破,确保QC成果不偏、不空、不假。
选取课题实打实,就是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学会从对标指标、制度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诊断、浪费点查找中寻找课题,善于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业务现状进行自我剖析,找准QC小组活动与精益管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注重把问题、差距、潜力点和增效点转化为课题研究,推动QC小组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确保形成的QC成果可复制、可推广。
改进措施实打实,就是要以消除各种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和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导员工破除惯性思维束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将最先进的技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对现有工作进行探索、改进和提升,坚决摒弃“为创新而创新”,确保QC成果有特色、有亮点、有效益。
QC成果落地推广应用实打实,还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应用双轮驱动,建立引进推广成果评选标准,设立相应奖项,切实将优秀成果落地转化为适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以成果推广带动实践深化,从而激活基层创新的“神经末梢”。
(临沂兰山区局)
内涵解读之新
让创新成为活的灵魂
毛宗源
质量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循环上升的工作,如果缺乏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觉悟和担当,很容易陷入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停滞状态。开展质量管理必须发扬连续作战、永不止步的持续奋斗精神,认识新形势、分析新常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新本领,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才能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新思路来源于对自身工作的充分实践和深入思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只有提高站位、开阔视野,从全局角度准确把握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从岗位职责明确自己的新目标、新任务,有的放矢主动投身到行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当中,将精益管理的理论工具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新的灵感也会如春之花争相绽放。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固然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新技术、新办法、新工具,最终的落脚点都要回归到行业广大员工身上来。只有被广大员工所认同、所理解、所接受,质量管理活动才算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创新骨干的带动作用,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加快先进科学技术、设备设施、管理方法在行业的引进、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要尊重广大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主体地位,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真正让创新进入日常工作,成为员工的职业习惯和自觉追求。
新瓶不能装旧酒,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通过前期开展的QC小组活动,浅显易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创新之要,首重务实。行业所需要的,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创新,而是点点滴滴直观的进步、真真切切踏实的发展。盲目的创新大多不可取,静下心来一心一意打基础、谋发展,可能机会更多、前途更远大。我们要厚植创新土壤,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质量管理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活的灵魂。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既干在当下,又谋划长远,持续形成创新成果泉涌、创新动能澎湃的生动局面,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动力。
(日照岚山区局)
问题一
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骨干人员,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
基层支招
提高QC小组活动群众参与度,根治“上热下冷”的问题,需要以全员参与为前提,强化带动引领,转变思维观念。
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担任重要职位并给予足够重视,就可以有效增强职工参与活动的信心。另一方面,要转变职工思想层面的“畏惧”、执行层面的“顾虑”。QC小组活动本质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任何有益的创新、想法都是可行的,绝非高不可攀的科学研究。要转变部分职工的思想,明确QC小组活动的核心是提升效率,并以明晰的工作规划、科学的结果预期消除职工顾虑,让职工看到变化。此外,以完善的激励措施对有良好表现的个人给予奖励,可以提升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王栋(烟台牟平区局)
问题二
QC报告一定程度上存在用措施倒推原因的情况
基层支招
一些QC报告存在“倒装”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逐步推进,对QC小组活动的全程节点缺乏有效控制,过程管理抓得不严、不实、不细。
对此,我们要严格落实“PDCA”闭环管理要求,重点做好课题的立项和调度,明确课题责任人、实施计划、实施目标、活动安排等内容,切实按时间进度推进课题开展,定期召开阶段性评审,保证课题按时保质完成。同时,还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活动的过程管控,通过搭建QC小组活动信息平台,对QC小组常态化活动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节点管理把控,做好在线发起课题、选择意向组员、阶段性活动记录等不同阶段的跟踪管理,真正实现QC小组活动从活动立项、活动管理、科学评价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在源头上解决“课题倒装、措施倒推”的问题。
——纪鹏程(宁阳县局)
问题三
QC报告“高大上”,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基层支招
QC报告越来越“高大上”、复杂化,主要表现为选题大而空、目标多且杂、数据不充分、工具不准确、要因不透彻、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选题不够准确、评审标准不够统一、课题组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要实现QC报告“纯干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建立标准案例范本库。一方面,选取往年获奖案例中符合“小实活新”要求的QC报告范本进行展示;另一方面,选取部分“重形式轻内容”的报告进行警示,让QC小组成员明确什么是标准的QC报告,以便学习参考。
评审阶段聘请合适的专家团队。聘请有丰富质量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参与评审,尤其是选择熟悉质量标准、作业准则、流程制度的专家对QC报告进行评审,避免由于专业性不够而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