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03毫米的指尖工艺,被他发扬至震惊世博
指尖工艺
/Carving./
中年男子名叫邹兆庆,是江西省抚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乐安蛋雕”的第四代传人。菜场之行,他正在为创作的蛋雕作品挑选鸡蛋。
从市场选蛋回到“邹兆庆蛋雕工作室”,已是上午八点半。
存放好鸡蛋后,邹兆庆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刻刀,五指合力,“嗤嗤嗤”地又开始刻起来。
不分昼夜,辛勤创作的邹兆庆
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蛋雕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古时,在乐安县东、南部乡镇,青年男女举办婚礼叫“归亲”。按旧时习俗,“归亲”这天,新娘的娘家要将红纸醮湿,把鸡蛋染成红色,供宾客食用,或是用红纸剪出双“喜”字贴在鸡蛋壳上,作为迎新队伍的回礼,俗称“红鸡蛋”。清末民初,社会分工细化,当地出现了专门绘制“红鸡蛋”的手艺人,并通过他们的革新,“红鸡蛋”上的图案也从单一的双“喜”字,演变为“喜上眉梢”“并蒂莲”等吉祥图案。正是在那个时期,邹兆庆的太爷爷、清末举人邹令修,吸收、融合中国画和雕刻的技巧,开创了“乐安蛋雕”。传承到邹兆庆,已是第四代。
乐安蛋雕的制作,整体需要八道工序
自小,邹兆庆便跟随父亲学习蛋雕技艺。要在又薄又脆的蛋壳上雕刻,刚开始学习的邹兆庆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毕竟,乐安蛋雕以浮雕为主,制作上,分粗雕、铲白、精雕等八道工序,在仅0.3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出图案,并保持蛋壳完整而不雕透,雕刻的难度比蛋壳镂雕更大,刀法娴熟度和下刀力度也最为关键。
经过了无数次地反复练习,半年后,他的蛋雕技术才开始娴熟。而历经了年全身心投入蛋雕事业后,长达10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时至今日,邹兆庆才敢宣称自己已经能够做到心手合一,刀法运用自如,力道恰到好处,只用一把平刀就能刻出山水花鸟、古今人物,将万千世界在蛋壳上表现得栩栩如生。
邹兆庆蛋雕作品《春夏秋冬》系列,被鸡西市博物馆收藏。
邹兆庆蛋雕作品《梅兰竹菊》系列。
蛋雕创作费时、费力,一幅简单的花鸟图,至少要花费10多个小时完成。
融合水墨、油画,扬名世博
随着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归亲”制作“红鸡蛋”的习俗已十分少见,但乐安蛋雕这一百年技艺,却在邹兆庆的传承和不懈坚持下在新时代得以复兴。为了夯实雕刻技艺,邹兆庆经常拜师访友,向老艺人、老前辈学习。在充分总结了前辈经验的基础上,他巧妙地将古代琢玉的薄意技法、中国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融为一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拓展乐安蛋雕的制作工艺。由于作品选材讲究、构思精妙、雕法细腻新颖,邹兆庆的艺术作品深受大众喜爱。
最近几年,作为江西的一张文化名片,邹兆庆的蛋雕作品多次在世博会、文博会、非遗博览会等展会上“亮相”,还曾代表江西漂洋过海到意大利米兰。其中,他的蛋雕作品《江西风景名胜图》被上海世博馆收藏。《江西风景名胜图》由10枚蛋雕组成,选取江西各地极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创作题材,在脆弱的蛋壳上呈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赣地山水。“这是鸡蛋吗?居然能在蛋壳上雕出这么精美的图案!”在年上海世博会展示现场,国内外的观众无不惊叹。
蛋雕作品《江西风景名胜图》
邹兆庆蛋雕作品古建筑系列。
乐安蛋雕十分讲究刀工。
除此之外,邹兆庆的《福娃》《十二生肖》《家乡风情》等蛋雕作品均得到了众多书画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好评,尤其是红色题材的蛋雕作品,更是已成为社会各界收藏追捧的热点。
邹兆庆蛋雕作品《十大元帅》荣获第三届江西省工艺美术“杜鹃奖”银奖
《共和国缔造者》是邹兆庆历年来创作时间最长、雕刻技艺最为娴熟的一组蛋雕作品
民族魂
春秋诸子
“只要孩子想学,我免费在学校开课都无所谓”
为了把“乐安蛋雕”这一技艺发扬光大,自年起邹兆庆开始面向大中小学生传授技艺,累计带学徒多人。“只要孩子想学,我免费在学校开一门课都无所谓。”在致力于蛋雕技艺传承的邹兆庆看来,让孩子们在学习蛋雕的过程中,养成能坐下来、静下心,认真、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习惯,给到他们以传统文化的浸润,是更具福德的事。
如今,邹兆庆的弟子也大多学有所成,成为蛋雕行业的中流砥柱。其中弟子邹俊瑶已被评为乐安蛋雕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占腾娇、张慧中、刘点芳子等也都能独立创作,作品频频在各展会上亮相。
邹兆庆进行蛋雕教学工作
为了进一步发扬安乐蛋雕,邹兆庆以区县的特色旅游业为契机,期望把“乐安蛋雕”做大做强,创造出有特色、有品味的乐安旅游纪念品。如今在乐安县组织部、文广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下,“乐安蛋雕非遗保护基地”得以成立。年9月“邹兆庆蛋雕工作室”被定为“抚州市人才工作示范点”,成为人才培养基地。
以刻刀为笔,以蛋壳为纸,邹兆庆在蛋雕这门“最脆弱的工艺”上,谱写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和人文情结。借助着无怨无悔的传承,这名非遗传人也为后人发扬蛋雕技艺留下了一笔丰盛的精神财富。
致力于蛋雕技艺传承的邹兆庆
————————————————————————————
工美数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旗下——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艺美术移动数字博物馆服务为核心,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大师、匠人和企业、高校等提供成果展示与交易、品牌塑造与宣传的全方位支持。工美数博是由艺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