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西泠印社印石篆刻里的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23/4/13 18:27:30   
青少年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72557.html

从书法篆刻到金石印学,从西湖孤山到江南士大夫,百年来风云变幻,而西泠印社仍坚守着,成为中国人文话语体系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文化刻度。

本周,纪录片《西泠印社》播出五六集《兄弟》《刀法》,讲述西泠印社人的兄弟情谊与篆刻刀法的守正与革新。

在前四集,我们认识了西泠印社的创社四君子和众位大家,从金石大师王福庵、吴昌硕再到第二任社长马衡,既有君子的风骨、也有大师的智慧与才学。而《兄弟》《刀法》继续从“人”出发,描摹西泠印社过去与未来的故事。

孤山不孤,体会江南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价值

纪录片对人物的描摹是具体而详实的,以人物命运为轴,再现文人志士的行动场域。如《兄弟》一集以人物的命运为起点,展开西泠印社这幅时代画卷,刻画西泠印社代际之间的兄弟情谊。

李叔同变为弘一法师,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辅之有关,他在丁辅之的介绍下到虎跑寺断食,治疗神经衰弱症,见效后便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江南富家子弟葛昌楹得到社长吴昌硕的刻印“西泠印社中人”,后来这六个字也成为社员的通关文牒;社员张大千与方介堪在动荡时局里几十年的友谊,成就了“张画方印”的佳话。

后辈得益于前辈的照拂,书画离不开印章,西泠印社里的人,得以凝结在一起。

出家前的李叔同捐赠93方印章,封于石壁;70岁的葛昌楹,为西泠印社复社捐赠出珍藏的明清印章43方;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在建国后给予西泠印社重生。可以说,西泠印社不单是对篆刻技能的探讨、对名家印石的珍藏,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3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