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巧手雕出宝葫芦云南开远匠女的
赵丽在雕刻丹雯摄
说到葫芦,大部分人都知道其与“福禄”同音,寓意为富贵、长寿、吉祥、子孙兴旺等。于是,葫芦及葫芦饰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葫芦通过精心雕刻,随着技艺含量的增加,其价值就能成倍成百倍增长,变成真正的“宝葫芦”。在云南开远市,有这么一位雕刻“葫芦”的“匠女”,通过她的巧手雕刻,一个个普通的葫芦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这个“匠女”,就是开远市丽缘葫艺工作室的主人赵丽。
巧手雕出“宝葫芦”赵丽供图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赵丽的工作室一开始是开在市里的商业街区,由于产品加工需要场地,加之其产品主要在网络上热销,所以她于年4月干脆将工作室搬回了婆家老宅里。经过预约,我们一行人终于慕名到老宅拜访了赵丽。老宅位于西南城郊老红地村最高处,一条水泥路的尽头就是老宅大门。我们进入大门后拾级而上,看到台阶两边摆着挂着富有创意的多肉、簿荷等绿植装饰。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上到最高处的老宅主屋,就是赵丽的工作室了。工作室由茶室、操作间、储藏室等几个房间组成。茶室里的一盏葫芦灯,展尽风姿:一根自然弯曲的根雕上,用细草绳吊着雕刻精美的葫芦灯,橘黄色的灯光从葫芦皮上各种精美的图案纹理、密密麻麻的小孔中透出,柔和而富有浪漫气氛,整个茶室优雅别致。操作间里摆着几个刚刚完成的雕刻葫芦作品,有石榴灯、鱼灯等。储藏室里有序堆着各种葫芦、灯泡、小饰品等各种制作葫芦工艺品的原材料。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欣赏着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宝葫芦”,我们聆听了赵丽与葫芦结缘的创业故事,也感悟了赵丽这个“匠女”历练成长的艺术人生。
赵丽年出生于开远市中和营镇后洞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酷爱画画。年初中毕业后到开远城打工,先后在早点店、电脑软件店里工作,一边打工一边接触网络世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一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哥哥给她批发来一麻袋葫芦,叫她到西城农贸市场摆地摊卖试试。想不到卖葫芦生意还真不错,8元一个葫芦很快就卖完了。于是,她又进了第二批第三批葫芦,利用休息时间,每星期天都去西城农贸市场摆地摊卖葫芦。慢慢地,她进入了奇妙的葫芦世界,执着而痴迷。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天生聪慧的赵丽时时把玩着葫芦,想能不能在葫芦上做点文章,刻上图案来卖呢?说干就干。对于没有实际美术功底和雕刻基础的赵丽来说,在葫芦上进行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勤奋好学的赵丽通过网络自学和拜师,很快掌握了葫芦雕刻的要领。她第一次学雕刻的葫芦刻的是牡丹图案,她把这个刻好图案的葫芦和普通葫芦一起放在地摊上卖。这个与众不同的葫芦,被一个中年男子注意到了,并果断地花元钱买了去。瞬间赵丽都不敢相信自己:天哪,一个普通的葫芦8元,这个葫芦却卖得元,这不是一条生财之道吗?挣了雕刻葫芦带来的第一桶金,赵丽更有信心深度开发葫芦了。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年,她和城里的小伙子普涛结婚了,年生下了儿子。和家人商量后,年4月,赵丽开了“丽缘葫艺工作室”,告别了摆地摊卖葫芦的生活,专门开发、加工葫芦工艺品。赵丽告诉我们,葫芦雕刻要经过“挑、画、勾线、打皮、刻、磨”六个工序,葫芦雕刻如同创作,构思很重要,下刀前葫芦雕刻的结构、造型,都要了然于胸,胸中有丘壑,作品才能成功。相对于平坦的纸面和墙壁,葫芦不规则的流线形体和弧面对行笔走刀构成了相当难度。但是,所有这些困难,赵丽都克服了,她整日整夜地抱着葫芦研究、画图、雕刻、打磨……葫芦成为她最亲密的伙伴,葫芦就是她的一切!“一年天,其中天我都抱着葫芦”,赵丽幽默地说,“也尝试带几个徒弟,可是没有哪个年轻人能忍受这样的寂寞和安静,因此至今还没有徒弟。”
赵丽借助葫芦的形状开发了葫芦灯,在葫芦上雕刻年年有鱼、片片枫叶、朵朵牡丹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图案,并与根雕相搭配有机结合,组成了具有中国韵味的灯饰品。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葫芦,在赵丽的刻刀下变得灵动起来。灯光通过各种小孔,把葫芦灯上的各种图案生动地展现出来,绚丽多彩、如梦如幻。在她创作的这些作品中,“花开富贵”的葫芦灯是她的得意之作,她采用了镂空雕刻和浮雕两种高难度的雕刻技术。她的这些葫芦雕刻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价值,价格也不菲,与根雕搭配的葫芦灯一盏可以卖到至元不等。
巧手雕出“宝葫芦”代洁华摄
随着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赵丽的葫芦雕刻艺术品也搭上了网络销售的快车。她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