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南京面孔马萌青,刻刀起落间,寻毫
▲差一点,我们就擦肩而过了
我们在南京城寻找十张面孔
我们为全世界讲述十个南京故事
十张面孔在眼前,十种人生在心间
心灵雕刻人—马萌青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
有一处闹市中的静土。
走进“金陵刻经处”的木制大门,
一道清式围墙将外界的喧嚣相隔开。
这里出版的“金陵本”佛经,
被各方信土誉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
从清代杨仁山创立始,
金陵刻经处一直延续着手工雕版印刷的技艺。
年,中国雕版印刷术跻身世界级非遗,
其中金陵刻经是申报的三大雕版印刷技艺之一。
马萌青,金陵刻经第六代传承人。
每天他都会穿过南京城内最繁华的市区,
来到金陵刻经处。
从17岁马萌青到金陵刻经处拜师学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刻经人始终在这里坚守着信仰,
用一生做着一件事情。
●●●一方刻板,
刻下文化,
印上天地。
一把刻刀,
雕琢时光,
描绘生命。
匠人的登峰造极,
在心,在自己。
刻版是一个精细的工作,
年来,金陵刻经处一直保持使用
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来刻印典籍的传统,
在“刻版、印刷、装订”的主要流程中,
要经过20余道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
一块经版的正反两面一般要雕刻字左右,
即使是技艺娴熟的刻工
也必须花费15天的时间才能刻完。
马萌青已经这样做了三十五年,
他将自己的生命力,
浓缩到一方又一方厚厚的木板里。
刻印十分考究,便于读诵。
刻板上的每一沟,每一壑,
都似乎有着一个长长的故事,
细细看去,人生真意自在其中。
刻经人手上的每一块刻板,
一道一道的沟壑,
其实就是刻经的一生。
刻经的生命,
便是他们在刻刀起落间、毫厘之差处,
用手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金陵刻经,几经兴衰而慧灯不息,
又继而默默无闻,
就像南京城一样,
在时间的长河里,
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
屹立千年,
平静地瞻望着自己的一生。
一张静心的面孔,满城静好的南京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南京面孔”高清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