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优势 >> 传承千年的刻刀,流芳百世的波罗木刻
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名叫贡拉多吉(音译)的年轻人在梦中梦到了活佛传授他木刻的技艺,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感召,贡拉多吉便开始练习。从此波罗乡木刻传承至今,一代一代人的坚守,更让波罗木刻发展成为藏区首屈一指的自治区非遗技艺。朗加老师世代生活在波罗乡,作为波罗木刻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一直坚守着技艺,凭借着一双巧手和刻刀让原本普通的木头在手中幻化成精美的木刻经书和佛教图案。
看似普通的木刻,从选材就颇为讲究,木材选用波罗乡当地产的桦木、花椒树,两种树种树质好,不容易开裂,挑选每年十月份的树木为最佳,而三四月份的则最差。挑选好的树木放置六个月进行晾干。晾干好备用的木材,用锉子将表面锉平整。在雕刻之前,把要刻的图案或文字先描绘在纸上,这些图案一般是经文、六字真言或是关于宗教的图案,把这些经文和图案印在木板之上。作为波罗木刻的精髓,雕刻的步骤分为七个层次之多,由浅入深。 当由浅入深的七个层次完成之后,要校对七遍文字和图案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步骤。此时,看似毫不相干的酥油派上用场,将酥油溶化后倒在刻板上,经过一天一夜的静置,把表层的酥油弄掉,这样刻板在酥油的保护之下不易开裂腐烂。传说被酥油浸泡后的木刻板可以保存三四百年的时间,刻好的经板需要每两年浸泡一次,再利用水洗,可以让木刻保存地越来越持久。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昌都仍旧坚守着这门传承了年的古老技艺,并在传承中普及延续,未来波罗木刻人依然会对世界怀有感恩,代代传承自己的技艺,因为这其中承载着太多的东西。完
昌都旅游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