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现代被称为甲骨文)。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篆刻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小女子不才,却有幸接触到了篆刻这一艺术形式,也曾全神贯注、废寝忘食地和印刀、印石、笔、墨、砚、砂纸、印床、印刷、棕帚、拓包、印规、印筋等篆刻必备品较劲,并留下了些许篆刻作品。现将部分作品附图留念,希望内行人能不吝批评点拨,外行人能不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