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林建军方寸之间雕刻微中艺高乾坤大澎

发布时间:2025/5/2 12:01:48   
<莆田木雕是中华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即使在小至方寸的木料上,也能展现精致细腻、多层镂空的透雕特点。

林建军是中国精微透雕代表人物、“纹雕”技艺创始人,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年,林建军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在盐场工作的父母无力承担他与弟弟妹妹的读书费用,学门手艺成了唯一出路。碰巧林建军的二姨妈是工艺厂里的大师,林建军儿时寒暑假也常去看她雕木雕,有了这层亲戚关系,林建军才得以在当时机会寥寥的情况下拜得名师,成为一名木雕学徒。金砖会晤期间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亮相作品《事事如意》

越小的雕件,工艺越繁琐,工具也更加复杂。精微透雕最常规的雕刻,便需要三十多种不同尺寸和造型的刻刀配合。

创作时,刀口稍不注意,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会导致作品的功亏一篑。精微透雕,用刀要稳,刀锋划过的角度、力度都要精准无误、轻重适度。细密处刀刀精致,宽敞处干净利落。林建军用二十多年的苦心磨砺,练就了纯熟的刀功和技法。

年,林建军在一枚直径2.5厘米、长4.2厘米的乌榄核上,以高浮雕的手法,再现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段构图最富戏剧性的汴河码头。在拇指大小的乌榄核上,共雕刻有上百个人物,以及众多的驴、马等牲畜;又在半米多高,宽40厘米的实心老山檀木,上面刻下了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群……整件作品精巧绝伦,繁而不乱,令人叹为观止。清明上河图

五百罗汉

除了扎根传统雕刻技法,林建军也广泛汲取西方艺术之精华,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开创了“纹雕”新技法。其纹雕作品表现手法巧妙,刻法精细入微,生动传神,在全国工艺大师精品比赛中屡获殊荣。在相机多重曝光下,记录林建军日常创作场景

“艺无止境”,这是林建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每年反正花一点时间,就这样慢慢去挑战,结果这几年都坚持下来。去年完成6毫米,今年还没调整,今年做个5毫米的。”

5毫米,一粒黄豆的大小,是林建军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新目标。他能否成功,答案还是未知。精微透雕技艺最难之处,便在一个“微”字上,作品尺寸每缩小0.5毫米,创作难度就会增加一倍。

林建军把自己一贯的风格从生活中带到了自己的艺术语境中。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着一个年轻艺术家立足精微透雕事业,挥斥工艺美术疆域的胸襟和视野。

八仙系列之泛槎

十八罗汉

牧归

五龙呈祥

雪山大士

现如今,在创作之余,培养学生也成为林建军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他创办2年的传习所,是莆田市第一批木雕传习所。“在这里学习我不收学费,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这门技艺,毕竟要完全掌握莆田木雕的精髓没有十年的苦练是很难达到的。”

林建军在教授学生技艺

谈起木雕,林建军说得最多的是文化功底,他常常跟学生们聊的是思维上的拓宽和感悟。传习所里,摆着十多张小桌子,学生们来了,就在自己的位置上依据进度的不同,各自练手,林建军则在一旁观察,时不时上前为学生们示范。

传习所正是林建军对未来的期待,将曾经濒临失传的技艺开枝散叶,让更多的人去拥有它,这样才能汇聚成相互鼓舞的力量。“我不怕徒弟学走我的本事,而是担心他们拿不出超越我的作品。”

红色娘子军核雕达摩广钦和尚坐像观云托钵罗汉如意观音万物生辉雪山大士十八罗汉兰花

供稿|莆田市纪委监委荔城区纪委监委

文字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视频来源|爱奇艺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藏云堂

编辑|翁晓琳陈进

激浊扬清,为时代明德!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6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