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黄山竹雕艺术大师,刻刀下熠熠生辉
以下内容,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今晚18:20直播的《第一时间》有详细报道!
徽州竹雕是安徽的艺术瑰宝,今天的口子窖江淮十大杰出工匠,为您介绍黄山的一位竹雕艺术大师洪建华。
从事竹雕30年,源于从小喜欢
刻刀划过,竹花翻卷,情趣盎然。层层上推,景物交替,错落有致。一笔一划间,徽州竹雕的神韵与光彩尽显。
洪建华,黄山市徽州区人,从事竹雕30年,是徽派竹刻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生活的洪坑村,是一座典型的徽州村落。村里的牌坊雕刻,让他在心里埋下了雕刻的种子。
洪建华说,自己从小上学,来去的时候都会经过牌坊,就会去摸一下最喜欢的石狮子。当时洪建华就跟小伙伴说,自己以后就学雕刻,因为喜欢它。
放不下对雕刻的喜爱,踏上竹雕路
然而,家人并不同意洪建华学习雕刻。无奈之下,他只得先跟随舅舅学习木工。
洪建华说,当时父母对说,雕刻学出来后去做什么呢?没人请你做事。
学习木工一年之后,洪建华仍放不下对雕刻的喜爱。他四处拜师学艺,而就在这时,一本关于竹雕书籍的出现,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洪建说,因为自己当时在老家看到这些书过后,感觉为他打开了一个竹子的世界,很震撼。惊叹能刻出这么多完美的、不同造型的东西。特别是里面的文字介绍,徽州竹雕的历史,感觉很心动。当时就觉得一定要把徽州竹雕救活、复活。
《竹刻》是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所著,梳理了古往今来竹雕的艺术、流派。
因为竹雕与妻子结缘
至此,洪建华开始下定决心学习竹雕。他找来大量的古代竹雕作品图样进行模仿、复刻。第一个售出的竹雕笔筒卖了元,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而在此时,他与妻子张红云也因雕刻结缘。
洪建华说,镇上有个雕刻厂,专门做茶道用具竹雕、茶道用具出口的。当时他到这个厂里工作,后来就认识了他的爱人。
妻子张红云说,当时两个人就在隔壁桌,她有次不小心,刀一划,整个刀戳到手上,血流了很多。大家都看到了都不知道怎么办,唯独他马上从口袋里拿出手帕,帮自己做包扎,觉得他是值得交往的人。
千难万难从未放弃
原先的家具雕刻厂经营不善倒闭后,在妻子的支持下,洪建华创建了自己的竹雕工作室。
当时租的房子只有十几平米,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洪建华不断地提高技艺,从开始的临摹到传统技法上的创新,终于找到了出路。
洪建华说,后来雕了东西就拿到老街上去转,转了很多店。有的出十块,有的出二十块,当时都很心灰意冷的。一件作品刻一个星期,有时候就给十块钱。
后来有一次就遇到一个老板做古玩的,他看我们东西做的不错。他说,我给你东西,你给我加工。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市场。
迄今,洪建华已经创作竹雕作品一千多件,其创作的《竹林七贤》成为故宫收藏的第一件近现代竹雕作品。“商旅图”、“徽山行”等作品也收获了广泛赞誉。
洪建华说,他们开了一个小工作室,后来又拓展了一个三百平米的工作室,到后来又发展成一个七百平米的艺术馆,到今年又建了一个一万平米的博物馆和传习基地。
洪建华说,作为一个传承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去讴歌时代,特别是讴歌身边的感人的、动人的故事。
用自己的刀去记住历史中发生的重大的事件,是每一个传承人必须行使的责任和义务,这也就是传承人所谓的精神。
安徽经视记者报道
编辑:金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