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手握一把刻刀,心藏一间宝阁金陵刻经处

发布时间:2022/6/14 13:31:03   
北京中西湿疹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34103.html

“杨仁山菩萨,

他建立的是无形、是文化的道场,

可以说是佛教的慧命所在,

是有别于四大名山的菩萨道场。”

——星云大师

/我国唯一的木版佛经刻印场所/

初次听说金陵刻经处,还是在去年冬天,光听名字以为会是建在某个静谧的深山隐林中,没想到却藏身在金陵最热闹的新街口地段,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很难想象在这闹市中,会有这么一个传承了百年的地方。

一道红漆大门,一圈青瓦白墙,就将那股书卷香与现世隔开。

金陵刻经处由“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一手创办,当时江南久历战乱,加之太平天国的狭隘宗教政策,使佛教典籍损毁殆尽,为了使佛典广为流通,以弘扬佛法,普济众生,遂创办了金陵经书处(即金陵刻经处前身)。

光绪二十三年,杨仁山更是将自家住宅60多间并宅基地6亩多无偿捐给刻经处,为推动佛教事业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永久刻印经像/

/收藏经版/

/流通佛经/

几经兴衰而木香不断的金陵刻经处,如今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刻版传人马萌青老师的手里。

经版楼

目前经版楼共藏有12万余块佛经版、18块大型佛像版,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汉文木刻佛教经像版收藏中心

深柳堂

走进深柳堂,写着“深柳堂”的牌匾映入眼帘,下面便挂着杨仁山居士老年的照片,除了简单的几张桌椅,再无其他多余的装饰,都彰显出一种淡泊名利,一心向佛的情怀。

杨仁山居士墓塔

“经版之所在,即吾之遗体之所在。”这便是杨仁山居士临终的嘱咐。

/佛典生香/

/黄卷青灯/

金陵刻经处里保留着我国大量完整的木刻雕版、线装函套等传统制书工艺,雕刻时讲究版式舒朗,字大悦目,校勘精严,故有“金陵本”的美誉。

“横平竖直”

“点似瓜子”

“撇如刀”

“钩如皂刺”

“捺如锹”

——《六笔头歌诀》

每个刻经师傅的小拳刀都是由自己根据自己的习惯,制作打磨而成,可谓是每一把刀上都附着独特的灵魂。

雕刻木板一般选用棠梨木,字体为宋体,因刻经要求整齐划一,所以每个学徒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先刻小方格,当所有方格都一样大小的时候,才可学习刻字。

备版—写样—上样—涂油—刻板—发刀—挑刀—打空—打样—修版,每一道工序都极需多年的内功,忘却身边烦忧事,只为心中一信念。

/是时代的逆行/

/还是文化的传承/

“这35年,我就干了一件事,用好手上这把刻刀,就是我朝圣心中世界的一种方式。”

——马萌青老师

如今的金陵刻经处,由马萌青老师带着他的三名爱徒,依然坚守在木板经刻的位子上,延续着中国悠久的手工技艺。

这里的书籍,没有编号,没有标价,在现代印刷术盛行的时代,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传承着古老的佛教圣典。

达人介绍

马萌青:国家级非遗大师、金陵刻经技艺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巍: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目前是佛学研究室负责人,在刻经处工作六年。

活动详情

费用明细:68元/人(价格详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