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我们常说的传世钱币与

发布时间:2022/12/23 18:04:31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传世及熟坑花钱:

古钱币除出土和出水外,还有少部分是传世品种。除传世品种外,其中介于出土或出水与传世品种之间的还有熟坑品种。

传世品种的钱币主要以距离现今时间较短的清代及民国钱币为主,此前纯粹传世的极少。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涂有朱砂的山鬼花钱

清代方孔钱币是以黄铜为主要材质进行铸造的,所以传世的清钱常常为黄亮的状态,有的地张上还涂有朱砂或红漆、黑漆等颜料,这些是用于辟邪用途的。

除了涂有颜料的传世钱币外,绝大部分钱币的地张上都并非是黄亮的,因为地张部分不容易磨损,仍然会有锈迹,但锈迹一般都不厚。有些传世钱币的地张上没有锈迹,却有很厚的油污。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铜钱牌状态的清钱

在这些传世的黄亮清钱里,尤其以江西地区的铜钱牌最为有名。而江浙地区的房梁锈及发禄锈的钱币归为传世品种其实也不为过,尤其是发禄上的钱币则既有生坑的字口,又兼有部分传世品的光泽这些优点。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各色包浆的传世花钱

也有些传世钱币通体都是厚重的黑色或灰褐色,甚至红色包浆的。这些往往以清代以前的钱币为主。

清代中晚期,一般从乾隆开始,尤其到嘉庆、道光、咸丰几朝的钱币,因为铸币材质的问题也会有深色的传世包浆,这类钱币并不属于生坑品种。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熟坑婴戏花钱

除了纯粹传世的钱币外,还有熟坑钱币。熟坑钱币是生坑钱币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或把玩而变成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钱币有生坑本质上的特征,如出土时五彩斑斓的锈迹、水坑钱币的砂质感等,也有传世钱币温润的特点。

熟坑钱常常残留有原本的状态,但更多的是温润感。无论是字口还是边缘都非常圆滑,地张上的锈迹颜色也非常深,有被油脂涂抹过的感觉。

有些熟坑钱币因为流通或把玩严重,尤其是青铜材质的熟坑钱,往往字口非常温润,地张颜色深沉,而背面如果是没有文字的品种,因为背面地张更容易磨损,常常还会在背面的地张上大片出现熟坑钱币特有的巧克力色包浆。

上海善园展览展示解读熟坑一母九子花钱

在民国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特别喜欢熟坑钱币,这得益于当时钱币爱好者对裸币的执着和深爱,他们往往在得到一枚喜欢的钱币后,长期放在手中把玩,视如拱璧、爱不释手。

甚至在日本还有些疯狂的钱币爱好者直接用刻刀除去钱币表面的锈迹,涂抹漆或油以快速达到熟坑的状态。

每个时代对美的看法都可能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事物的本质。就拿钱币收藏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去研究、考证、鉴定,而不单单是当成玩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