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慕了慕了双减之后,这所山区学校的课
「本文来源:浙江之声」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赵峥琳通讯员蔡若丹
图片由浙商银行杭州分行提供
今年,“双减”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不断出台,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提出了根本性的变革思路。
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后走出培训班,放下课本和试题,亲近艺术、音乐、体育的世界。
而在乡村,素质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双减”之后乡村孩子们又是否能够适应?
今天,让我们和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的志愿者一起,走进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的山区寄宿制学校新昌小学,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度过课外时光的。
推开竹编教室的门,学生们三三两两,正专注于手上的劳作。长桌一侧,三四个女生正一边讨论,一边用长短不一的竹条编织星星;另一侧,一个男生正娴熟地给藤编小船绑上绳子固定。市竹编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毛春良老师在学生中来回穿梭,示范编织要点。
“哎呀,破了!”隔壁的蛋雕教室,一个男生看着自己手中的刻刀,面露懊恼却不甘心,拿起一个全新的蛋壳又投入了创作。市蛋雕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戴理平向我们展示了几件精致的蛋雕作品,随即又被学生们包围,答疑解惑。
这么丰富有趣的手工艺课程,来自新昌乡中心小学。在新学期,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第二课堂”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本略显枯燥的住校生活被注入了闪耀着亮光的奇思妙想。
新昌乡中心小学创办于年,距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约25公里,现有教师24名,设10个教学班级,共有名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建校时间早,校园设施相对简陋,以前学生的业余生活主要是简单的体育活动,较为单一。
今年暑假,学校进行了大改造。新学期,学校已大变样。作为校园最大亮点的2号研学楼,增设木工坊、竹编室、陶艺吧、蛋雕室、十字绣五个特色教室,丰富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这些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活动选择,使‘5+2’教育模式落得更实。像竹编、蛋雕工艺是市级非遗项目,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校长黄文俭表示。
此外,学校内外环境也得到了全面装修升级;在教学楼和科研楼之间增设了七彩连廊,既增加了校园文化空间,也增加了室内活动场所,有力促进了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的提升。
△改造前改造后
学校的华丽转变,离不开爱心企业的大力帮扶。浙商银行杭州分行自年3月结对帮扶新昌乡中心小学以来,针对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质量落后、留守儿童占比高等实际情况,通过新建图书室,聘请校外音乐、美术教师开设“第二课堂”,积极组织研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质。在此基础上,该行牵线搭桥,引进优秀民企,共同助力山区教育,对校园环境进行大幅度改造提升。
9月17日,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再度走进新昌小学,送上新学期校园安全“礼包”。邀请红十字会专业讲师为新昌小学教职工举办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开展金融安全知识宣导;并向全校学生赠送安全读本,向每个教学班赠送急救箱。
年9月,浙商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实施“一行一校”行动计划,短短两年时间,已与贵州省长顺县、四川省盐源县、湖北省通城县等地20所乡村小学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惠及学生人、教师人,其中,家庭条件困难学生人,留守儿童人。
小编邀你收藏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