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刻刀 >> 刻刀前景 >> 跳刀舞青瓷,龙泉养清气
跳刀舞青瓷,龙泉养清气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朝兴
01
我们清晨从深圳出发驾车千余公里终于在深夜抵达丽水时,略微下着小雨,又是早春,单薄和偏远的城市生出些许寂寞。在酒店对面随便选了一家小店吃饭,没想到店家的鲜鱼锅让我们吃出了满满的幸福感。吃饱了就有力气思考,到此拜访是因为水之丽?还是因为龙之泉?哥窑、弟窑又是个什么亲戚关系?“天青色等烟雨”就是青瓷带给我们的境界和情绪?明天拜访大师我该和他聊些什么呢?
第二天才知道过多的思考都是多余。徐朝兴大师的作品、头衔真的不需要在此提及,和他聊天,也不需要做任何无谓的思考,因为见到他,就已经被折服。
02
跳刀与火焰共舞造青瓷
跳刀自古是一门武林绝技,千米之外伤人无数,可见跳刀的灵活与精准。陶瓷界的跳刀手法源于中国早期原始陶瓷技艺中的纹饰刻划,徐朝兴大师把它发展成为陶瓷的一种艺术元素,使用起来轻松、随和,就如同他的笑容一样,亲切而又缜密。
他为我们演示跳刀绝技。一个大大的拉坯已经成型,在他的工作间缓缓转动,似乎在等待它的主人好急速飞舞。果然,徐朝兴大师拿起刻刀贴近这个圆盘的刹那间,就听见千万只蜜蜂迅速起航,飞往四面八方,可能处处都是花的海洋。飞出去的泥坯已经看不清轨迹,不断在原坯四周飞闪,只看到一道道光线,不间断的放射在空气中。
刀呢?看不清刀在哪里。手呢?看不清大师的手在哪里。视线全被飞起的泥花抢尽风头。等圆盘毛坯慢慢停下来,以为可以看看刀在哪?以为可以看看手在哪?错!我们的视线已经被圆盘的变化牢牢吸引,只有惊呼的瞬间才明白,泥坯的圆盘已经脱胎换骨。
徐朝兴大师像玩魔术一般将一个泥坯变成了艺术品,即便还是泥料,也已经有不可思议的手刻纹理遍布周身,这是一种密码,可以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熊熊火焰中还原所致,徐朝兴大师的跳刀与火焰共舞,造青瓷!
03
扳手腕年轻人都可能是他的手下败将
我们一进入他家的院子就看到一个大大的客厅,各种漂亮的青瓷没有任何规律的散落在桌上,他回身从背景墙上略作选择取了茶招呼我们喝。说这是学生给他的茶膏,自己一个人时没有泡功夫茶,茶膏既不用繁琐的冲泡又功效十足。(茶叶与茶膏的比例是:1,公斤茶叶大约才能熬制1公斤的茶膏)。
当我还在感叹茶膏的贵气时,当我还在猜测背景墙格上的各种杯子哪一种是青瓷哪一种更罕见时,被大师拿出的一套茶杯深深吸引。没错,是一套茶杯,一人一套!
不是茶杯加杯垫,也不是茶托加高足杯,而是浑然一体,杯托和杯子离开了任何一方都可能价值尽失。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它的美,只觉得杯垫高出了一丝一毫就好像将我们从红尘出抽离而出,享片刻清净。那一刻我明白,茶杯是有气场的,第一次看到气场十足的龙泉青瓷,有莲花的影青,在茶水中若隐若现。
当徐朝兴大师说到常年自己拉坯,和年轻人扳手腕时,我踊跃提出和他扳手腕,结果可想而知:我惨败,说徐大师完胜更贴切一点。我笑问大师为什么面色红润皮肤细腻,是否不晒太阳呢?毕竟大师是年生人。他说,“晒太阳,怎么不晒太阳,每天要锻炼啊,你看”。他边说已经走到窗台边,轻轻抬腿,脚已经放在了一米多高的窗棱上,还可以压腿到贴前胸,每天坚持。我也试试,龇牙咧嘴地投降。
说到每天坚持,我想起他说的一句话:“其实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一直在做这个,是时代造就了我!”
他在书房现场给我们写字,在他手里转刀为笔,化瓷为纸,一人一副让我们自己挑。看到两个人同时拿到了“茶道”,他马上对做出退让的人说:“没事,没事,我再给你写一个,于是写了一个漂亮的“静”字。
“茶道”一直挂在我朋友的茶道空间里,每次见到,就想起徐朝兴大师有气场的茶杯,想起与火共舞的跳刀之美。
04
三代人的努力共同培育青瓷贵族气质
我们临出门碰到徐朝兴大师的儿子徐凌,很想和他聊聊,没想到他委婉拒绝了,陪我们站在院子的树下聊了一会,接到他儿子的电话,才知道他儿子也在读美院。我们说,将来徐大师的孙子也会是青瓷传承人吧?徐凌说,看他自己的选择吧!虽然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拒绝,每一句话都在和青瓷刻意保持礼貌的距离,但是从他柔和的态度和三代人之间各自的选择,我们感受到青瓷带给他们的影响,估计此生割舍不掉。
很多人说,中国很难找到贵族,因为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气,要过百年的氤氲。现在,徐朝兴大师已经为青瓷工作了62年,超过一个甲子,徐凌和他的太太也在认真经营“造青”。
造青
每次看徐凌拍的光与影的图片,就知道“美”已经在他们家生根发芽。徐朝兴大师的孙子未来是否会选择龙泉青瓷,我们不得而知,但龙泉青瓷的贵族气息,我们在拜访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感知!
00:10